吉安市强力开展四项专项治理维护民利

25.06.2014  17:58

今年以来,针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吉安市谋划部署,强力开展“三公”经费使用、“小金库”、机关事业单位占编“吃空饷”专项整治,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以整治实效维护民利、取信于民。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给“三公”经费“瘦身”,建设节约型机关。我市明确下降目标,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每年的“三公”经费预算在上年预算数基础上压缩安排,并实行网上公开,建立单位“三 公”经费使用情况公开公示制度、公务卡消费制度等,有效地从源头上规范管理。同时,成立监督审核小组,每年分期分批对市直单位的“三公”经费使用、公开及公务卡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建立季报制度,对“三公”经费进行动态监督管理,有效促进我市“三公”经费节约使用和规范管理。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94%。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全市开展“小金库”专 项清理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小金库”治理成果。在连续3年坚持清理整治“小金库”的基础上,今年,我市以群众关注度高、涉及群众利益的部门单位为主要对象,以新形式的“小金库”为重点开展清理整治。不仅检查单位的行政账户,还要检查挂靠的社会团体、工会的账户,以“教育、自查、规范、查处”四个环节,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整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目前,专项整治已进入自查自纠阶段。

从5月中旬起,我市采取“统一组织、分级实施、上下联动”和单位自查清理与组织监督核查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活动。各地各部门敢于动真碰硬,铁心硬手清理“吃空饷”问题,严格对照自查,自查面达100%,在自查基础上认真自纠,及时整改到位。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自查自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主动自纠到位的,将一律先停职再调查。截至目前,已对160名“吃空饷”人员进行了自纠处理。

为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我市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理”,并对村级财务实行了电算化管理。在认真开展“三资”清理、摸清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三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资产、资源备案登记制度,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实行网络信息化监管,让群众随时可以查询有关数据。目前,全市99%的乡镇实行了村会计委托代理,超过94%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并已在吉州区、吉水县和井冈山市开展了农廉网试点上线。(蒋阿平)

来源:井冈山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