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在心坎上——吉安市青原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侧记

04.01.2016  13:22

 

时下赣鄱大地,寒气袭人,但在吉安市青原区的广袤田野上,却处处涌动一股农田水利建设热潮。去年以来,青原区按照“项目跟着产业走、服务围绕需求转”的要求,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田间水利配套,力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项目区群众的收入。

项目跟着产业走

通过几年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那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如何走势?2015年,该区紧盯“高大上”,大力推动“喷灌、微灌、点灌”节水设施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升级换代。

在富田云楼村,新开挖的大沟渠连着小沟渠,平平整整,布满了田间。跟以往不同的是,现场上没有堆积U型槽,而是摆放着一根根粗细不一的塑料管材。只见几名工人师傅埋头苦干把一根根管线熔接起来,接着有人把连好的管子平放到沟里,然后铲土填埋,安装喷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青原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李池平介绍,该区地处城郊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水利资源优势,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聚焦精致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项目跟着产业走,去年该区重点倾斜现代农业示范园、家庭农场、规模基地、合作社等,大力实施节水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提档升级。去冬今春,该区投资2800万元,改造渠道153公里,铺设地下水管80多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1.2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面积1500多亩。

”下去的是资金,“”出来的是效益。云楼村支书罗晓耕说,项目启动之后,坪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就相中了这块地,流转土地1000多亩,每亩租金达到500元,种植菜心、芥蓝、油麦菜、斗白等无公害蔬菜。还与村里群众签订了用工合同,人均日工资100元左右,“要是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项目真是建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这是该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效果之一。近年在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推动下,该区建成农业示范园区4个、农产品示范基地100多个,发展专业合作社128家、家庭农场50多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目前,该区已有4万多农户在现代农业链上增收致富,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区平均水平500余元。

服务围绕需求转

群众需要什么样工程,就建什么样工程;怎样服务好群众,就怎样做。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该区始终坚守这一理念。

行走在该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发现,每相隔200米左右的机耕道路面上建有一处宽敞的平台,“方便过往农机掉头。”李池平介绍,他们在路边合理设置下田板,防止农机下田作业时损毁渠道,保护水利设施安全。

一路走来,见到了许多暖人的细节:该区在平整高标准农田时,不搞统一标高,推行梯形标高,尽量减少工程量,节省建设成本;修放水口时,制作统一的经济实用的翻板式放水板,解决田间进水与排水的问题;在渠道交汇处修建一个沉淀池,不仅可以防止泥沙阻水,还能够方便群众清淤……

完善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实现建管并重是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重中之重。该区按照与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同步申报、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的要求,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78家,落实会员3.4户,管理农田16万亩;同时,整合区级防洪保安资金、省级维修养护经费等,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资金,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小陂坝、小塘堰、小机井、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水利,打通田间“最后一公里”,保障农田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