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长蒋超良: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06.03.2015  12:19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王存理 褚晓亮 宗巍)“吉林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大气包容的淳朴民风、充满活力的发展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深吸引着我、感染着我……我一定脚踏实地,少说多干,真抓实干,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专题:“四个全面”强信心——2015全国两会报道

  2014年9月5日上午,刚刚当选吉林省代省长的蒋超良用真挚的话语和坚定的决心开启了自己在这片黑土地上的新征程。

  半年过去了,这位金融专家出身的新省长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未来又有哪些施政规划?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吉林省省长蒋超良。

  为政不在言多,贵在做事

  从1981年进入银行系统,一直到2014年离开,中间除了有近2年时间担任湖北省副省长之外,蒋超良一直在金融领域工作。

  来到吉林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省份和农业大省,大家感到蒋超良的角色转得很快。他在近期结束的吉林省“两会”的发言中多次提到,东北经济发展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但吉林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科教资源优势突出,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有条件和能力寻找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当前要关注速度的变化、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化,要坚定信心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事,要落实。他说,为政不在言多,贵在做事,事情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阐释了我们党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蒋超良说,要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省委的部署转化成具体行动,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地干上几年,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取得新成效。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撑,是这位金融部门成长起来的省长思考较多的问题。吉林省全力推进金融生态建设,改善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改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这其中,不仅包括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鼓励保险资金投向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支持金融租赁公司、互联网经济发展,建立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等新型机构等举措。

  目前,吉林省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农村金融改革探路。今年还将继续实施100户企业上市培育和300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程。

  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2014年吉林省经济增长企稳趋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803.8亿元,增长6.5%,增速居东北板块首位。质量、效益、结构同步提升,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1203.4亿元,增长4%,实现了四年翻一番。

  蒋超良表示,吉林省在这些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主要是因为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等做好文章。

  在巩固壮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吉林省加快培育发展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和旅游四个新的支柱产业。今年吉林省还提出实施支柱产业振兴工程、优势产业发展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服务业提升工程。通过这四大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吉林省还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做文章,按照东中西部的不同功能定位,确定了西部生态经济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比如,在西部生态经济区,实施了湿地补水、河湖连通等生态工程,过去白花花的盐碱地正在变成良田,粮食产量不断提升。今年还将在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移民试点,为丹顶鹤等珍稀鸟类让地;在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依靠“双十工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平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一大批“小巨人”企业雨后春笋般兴起;在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立足生态、资源、产业等优势,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产业体系,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引导林区人口有序“下山”。

  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

  与去年地区生产总值6.5%的增长速度相比,今年吉林省的指标仍然维持6.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

  蒋超良表示,这些目标是立足实际和可能,经过反复比较、综合权衡后确定的,既考虑了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稳定预期和要素支撑的情况,也给转方式调结构预留了空间,并有效衔接了各地区发展和“十三五”规划。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一定要牢牢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机遇,将吉林的发展有效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着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年的发展让吉林省清醒认识到,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对要素、政策等路径依赖,是制约吉林这个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症结。必须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脚踏实地调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为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吉林省提出了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可以说,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是科学发展在吉林的具体体现。

  民生实事勾勒幸福曲线

  “民生实事又增加了5项!”打开今年的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很多参会的代表委员发现了这个变化。根据吉林省今年的安排,将完成三大类、十六个方面、47项民生实事。这些民生实事,大都集中在群众关心的就业、城乡低保、住房、供暖、教育等领域。比如“暖房子”工程、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农村养老服务、城乡低保标准、保障性安全工程等。

  蒋超良表示,早在2007年吉林省就启动了民生实事活动,针对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列出一定数量的民生实事,到今年已经实施了9年。这9年来,民生实事不仅数量在增加,涵盖范围也越来越大。

  为让民生实事办好办妥,吉林省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都用于民生。2014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占全部支出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每年数量不断攀升的民生实事,从吃、住、行、教等方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生动勾勒出一条群众生活的幸福增长曲线。随着吉林省新一轮改革发展不断推进,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群众,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