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选手索契冬奥表现抢眼 官员冀平昌全面开花

24.02.2014  19:02

  中新社长春2月24日电 (李彦国 陈博宜)“各个冬季项目的普及、发展和运动员的培养,应该多管齐下,全面提升水平。”24日,吉林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马伊山对中新社记者说。作为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强省,吉林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人才“严重偏科”的情况。

  俄罗斯索契冬奥会落幕,中国军团的夺牌数量定格在3金4银2铜,共9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12位,同时力压日本、韩国,跃居亚洲第一。在这份来之不易的奥运成绩单中,吉林籍选手表现抢眼,贡献了5枚奖牌。

  谈及选手高产的“吉林经验”,马伊山表示,吉林省的冰雪运动底蕴本身就很深厚。近年来,吉林省广纳贤才,同时在制度改革、经费投入等方面下足力气,官方的这些举措对如今成绩的取得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在本届冬奥会上,李坚柔、周洋、韩天宇、武大靖、陈德全等吉林选手揽下的这5枚奖牌集中于冰上项目,特别是集中于短道速滑项目,“偏科”明显。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冬季项目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记者在吉林省冬管中心采访获悉,作为国家队主力运动员的输送大省——吉林也很重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当前,吉林省已经在花样滑冰以及部分雪上项目上加大了后备人才的培养。

  以中国队的弱项——极具观赏性的冰舞来说,吉林省现已有70名左右的小运动员在进行冰舞的常规练习,从长远来看,这保证了人才的储备。

  “更可贵的是,目前吉林省的专业冰舞运动员都在19岁左右,到韩国平昌奥运会时,这批运动员正值‘黄金年龄’。”已有23年冰舞教练经验的吉林省冬管中心教练黄桂玉表示,他们将是中国未来冰舞项目上取得突破的希望。

  根据统计,当下在吉林省练习冬季项目的运动员人数不足千人,基数难言庞大。然而,在这有限的运动员数量之中,却不乏精英。“在索契冬奥会上取得佳绩的运动员大多比较年轻,4年后的平昌或许才是他们展示自己最佳水平的舞台。”马伊山说道。

  马伊山表示,吉林省下一步的计划是做好“”功夫,“选才、技术、体能储备,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做细,稳中有进的过程中实现‘多点开花’。”(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