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双协理”机制释放1+1>2效应

12.11.2015  09:34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法院受理的案件不断增多,面对大量的矛盾纠纷,法院应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吉水县法院经过不断工作实践和探索,推出了“双协理”工作机制,实现了司法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真正实现了1+1>2的司法效应。

  协理员成法官与群众“连心桥

  吉水县法院于2013年推出“双协理”工作机制,即法院向全县18个乡镇派驻法官作为法治协理员,同时聘任全县各村(居)委主要领导担任法官的协理员。按照“双协理”工作机制,该院迅速在全县构建网络,全院法官广泛深入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

  据悉,吉水县法院派出的50多名法官,分别走进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成为县政府依法行政、化解行政风险的法治咨询员。

  280名法官协理员则参与法院案件的调解、庭审和研判,协助送达、执行,进行法律宣传,监督法院及其工作人员执法办案,成为法院法官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双协理”机制推行以来,法官协理员参与法院的司法活动达1900余人次。

  一个讲法律  一个讲情理

  2014年年底,因吉水县重点工程——文峰大桥建设工程的推进,需要将原吉水县人民医院整体进行拆除,该工程是缓解县城交通压力的民生工程之一,且工期极其紧张。然而吉水县人民医院与店面承租人就店面到期后店面占用使用费的支付问题及店面装潢费用的赔偿问题发生纠纷,迟迟得不到解决,严重拖延了工期。无奈之下,县人民医院选择走法律途径,将曾某某等三个店面承租人起诉至法院。

  吉水法院在接到案件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找到了上述三位承租人各属居委会的法官协理员,并邀请法官协理员全程参与该案的调解及执行。经过多次组织双方调解,5月,曾某某等三人最终与县人民医院达成调解协议并率先搬离了店面,且主动带动剩余的三十多名店面承租人也在拆迁期限前搬离了店面,及时保障了县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服务了大局  预警了风险

  “远健鞋业”、“裕盛鞋业”、“嘉泰电子”等企业,曾是吉水工业园区的领头羊和纳税大户,近年来因经营不善导致先后关停,数百名工人几个月的工资都未发放,被拖欠的工资多达数百万。不少工人先后到县政府及信访部门反映,希望得到解决,县政府有关部门也及时召开了协调会。协调会上,在“双协理”机制的推动下,吉水法院提出了“依法处理劳资关系”的工作计划,依法有序地推进该项工作。

  在进行了详细的前期摸底工作后,2015年6月,吉水法院积极引导上述工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100余名被欠薪工人将“远健鞋业”诉至法院。8月初,吉水法院将该企业的部分机器进行拍卖,拍得的40万元按照一个月的工资标准如数分发至工人手中,其余款项及其他企业也将按照上述模式进行依法解决。

  吉水法院院长王云厚说,开创“双协理”这一司法措施,已成为该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和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效规范了社会活动,起到了最佳的预警社会风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