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将投1.6亿元治理水患(图)

24.06.2015  12:32


门前堆沙袋防水

  近期,吉水县文峰中大道的沿街店面门口都堆放了大量沙袋,店主们不是为了装修,而是为了阻击随时可能侵入的积水。今年入汛以来,只要下大雨,文峰中大道的沿街店面就会进水,至今已发生内涝10多次。店主们不堪其苦,生意大受影响,频频发生的水患也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伤透了脑筋。

  店面门前堆沙袋防水

  6月18日,又一场大雨袭击了吉水县城。看着街道上的积水越来越高,文峰中大道的店主们将堆放在店前一角的沙袋整齐地码在门口,阻挡积水入侵店内。

  如此防御积水的方式,对于这一带居民来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仅6月份以来,就有五六次强降雨带来的积水入侵店内。有时候这种方法并不奏效,越来越高的积水漫过沙袋进入店内,店主们损失严重。

  “早晨起床下楼,发现店里积水半米多深,店里皮鞋被浸泡,漂浮在水中,损失不小。” 在吉水县水利局附近经营皮鞋用品商店的老板称,近期店内已经6次进水,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6月初。

  损失最大的是经营电子产品的刘女士,不仅10多台电脑报废,还有大量进口电子配件也被水淹损坏。

  居民说,水流说来就来,让人防不胜防,沙袋便成了抢手货,店主们四处寻购蛇皮袋,装上沙土放在店门前以备不时之需。常常被淹的还有该城区的文化东路、文明北路、花园路等数条街道。每次被淹,苦了那些上下学的小学生,他们不得不蹚水上下学,安全隐患大。

  新建排涝站遭遇梗阻

  小江口排涝站位于吉水县城赣江之滨。记者来到该站的出水口时,机器轰鸣。让人诧异的是,排涝站排出的水是黑乎乎带着恶臭的污水。

  按理说,雨水侵城,排出的水应该是发黄的内涝积水。对此,该站邹姓职工解释,这是因为有相当比例的生活污水夹杂其中。为此,他不得不24小时守候在排涝站观察,以防垃圾堆积致水泵停转。

  事实上,老的小江口排涝站已使用多年,峡江水利枢纽建成后,该排涝站于2013年11月拆除重建,以适应峡江水利枢纽运行后的水位变化。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建设,今年5月13日,新建成的小江口排涝站移交给当地水利局接管。通过一个月运转,排涝站职工们发现,新站的运转很不理想。

  “新站有5台机组,每台功率170千瓦,但是最多只能4台同时运转,有时只能运转2台。”小江口排涝站负责人说,这个排涝站承担老城区5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但由于老城区下水道常年失修,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新排涝站发挥不了应有功能。

  据介绍,原先赣江县城段水位维持在44米左右,老城区的积水可通过排涝站直排赣江。峡江水利枢纽运行后,水位达到46米,远远高于老城区街面。

  更让排涝站负责人头痛的是,以前排涝站只是承担雨水排放,现在还要承担老城区的生活污水排放。6月初,吉水县城6小时降雨量110毫米,一下子积蓄了60万立方米的雨量,4台水泵满负荷运转,整整排了18个小时。“不下雨时,打开下水道窨井盖,你会发现里面的水离地面只有20厘米,何况连降暴雨,加上下水道流水不畅,后果可想而知。

  投1.6亿元治理水患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吉水县水利局。

  “我们已经向上级部门打报告,除改造下水道外,希望对排涝站的蓄水池进行扩容,让老县城积水有个缓冲带,减小城区内涝的压力。”据介绍,扩大蓄水池必须拆除附近几栋房子,但由于经费一时难以落实,计划一直搁置。

  吉水县水利局一副局长直言不讳,这个排涝站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的水位,显然偏低。此外,按照规划,城区3个排涝站,只有小江口和城北排涝站发挥了部分作用。城南排涝站还未完成拆迁,工程搁置。而城北排涝站只负责县城新区排涝。

  该负责人称,其实老县城积水问题一直存在,主要原因还是下水道老化。据介绍,排水管入江口比文峰中大道高出1.7米。

  吉水县市政管理所副所长杨华通过调研发现,近期,只要下雨,文峰中大道就会积水,积水深度达30到100厘米。

  “县城排水系统不完善且滞后,不能满足城市排水要求。有些排水沟渠被房屋挤占无法清淤。”杨华说,目前该县城南片区和老城区合计有排水管道51.2公里,其中36.7公里为雨污合流管道。

  一个好消息是,当地政府已经成立了文峰中大道白改黑领导小组,在提升路面品质的同时,对道路两旁的管道设施进行改造。杨华介绍,将对雨污实行分流,增大排水管径;同时将弱电线路归拢到综合管沟,让强电入地,改变原先各自为政的地下管道。

  “目前设计方案、施工图已出炉,将于7月份招标,如果顺利的话,年底将改造完毕。”杨华说,改造道路全长3.9公里,投入约1.6亿元。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