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病住院治疗少花千元

15.05.2015  14:23

  范大爷、陈大爷和唐大爷都因为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过,不过各自的医疗费用让他们有些讶异。范大爷去年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8天,花费6921.16元。陈大爷前年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7天,却花费7370.91元。唐大爷是2012年住院7天,花费了7905.7元。同样是住院治疗急性阑尾炎,为何医疗费用有千元左右的差别?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信息日报记者王欢 文/图

  新付费方式考核医院的“质量分

  郑子晗是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医生。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同样是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费用相差千元,源于南昌市2013年实施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该付费方式实施后,医生必须尽量给患者开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药品,自费药品如无必要就不用,帮患者省钱。例如,急性阑尾炎,一般情况下,如果医生控制了医疗费用,患者住院治疗6000多元就够了。如果医生未控制费用,很可能超过8000元。

  那么,什么是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

  南昌市医保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所谓病种分值付费,是根据不同疾病所需按不同医疗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每个病种一个相应的“”,大病重病“”高,小病轻病“”低。定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量就是由赚取病种的“分“来体现。在一定的预算基金总量下,各定点医院真正获得的“分值”,不单纯是计算每月的服务量(“”),还依赖于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的考核系数(“”),医院之间的考核系数决定了医院彼此能得到的分配额度。也就是说,医院每月赚取的是“工分”,还不是确定的“”;考核系数才确定了各家医院的最终“工分”。

  “在一定的可分配总量下,为了获取更多的分值,医院只有不断控制成本,避免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以低于平均分值的费用提供医疗服务,争取更大的份额和利润空间,以获取盈利。”该负责人表示,现行的付费方式,对医院发生的费用通过预算管理,采取总量控制,采用病种分值和考核系数,进行费用拨付。通过“赚工分”到“获分值”,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控制。

  参保者个人自负率下降

  “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让医生在治疗、用药时需选择一个对病人更为有利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地节约耗材,尽快将病人治愈。”省人民医院医保科副科长廖唐洪表示,如果医生盲目施治,开大处方的话,就会让实际消耗超出按“分值”结算的医保付费,而超出的费用由医院承担。他认为,医保“定工分”、医院“挣工分”的结算办法,是解决百姓“看病贵”的一个有效途径。

  据悉,两年来,该院的人均费用增长速度在同级同类医院中最低,实际报销比例最高。目前,该院医保患者所占比例达40%。2013年,南昌市三级综合医院市医保人均住院费用较2012年增长了5.51%,但省人民医院仅增长2.32%。到了2014年,南昌市增长了1.67%,该院人均住院费用与2013年相比,增长-0.2%。

  南昌医保部门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按病种分值结算办法”实施后,参保患者个人自负水平下降,“实际报销比例”考核指标促使定点医疗机构自觉合理医疗,减少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违规医疗行为的发生。参保患者的个人自负率由2012年的30.71%下降到2014年的27.64%。同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总费用的增长率也由2012年41.71%下降到2014年的22.28%。

  全省推广新方法

  “医疗保险部门要负责管理好老百姓的救命钱,定点医院要做好参保人的医疗服务,因病施治、合理收费。如何让医、保双方各司其职,共同携手发挥医保基金的最大功效?这就是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难题。”南昌市医保处相关负责人坦言,为此,2013年南昌市实施了该费用支付管理办法。运行两年来,南昌市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参保者医保费用的实际报销比例得到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自主管理得到加强,全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平稳。

  由于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让广大参保人得到实惠,实际报销比例提高。为此,近日省人社厅专门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广南昌市实行的以总额控制为基础、按病种分值结算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