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涛同志在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摘要

19.12.2013  14:30

紧扣“一条主线” 坚持“两个导向” 把握“十大关系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

   核心提示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我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年,是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实现‘两年有看头’的攻坚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关键是要紧扣打造核心增长极这一条主线,坚持以项目为导向抓发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改革,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十大关系’。”——王文涛

   过去经验总结,八个“坚定不移”必须固化下来

  坚持用“四看”来解放思想,是我们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全局视野,必须坚定不移。实践证明,只有“立足省内看南昌、比照中部看南昌、放眼全国看南昌、走向世界看南昌”,我们才能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宽广的胸怀,以“树标杆”来寻求卓越,用“走出去”来寻觅良方,真正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坚持用好先行先试的改革权、试验权,是我们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最大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赋予南昌先行先试的改革权、试验权,是对我们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最大支持。用好、用活、用足先行先试的改革权、试验权,建立和完善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制度体系,是实现治市体系和治市能力现代化的最大成果。

  坚持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是我们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正确路径,必须坚定不移。实践证明,只有大投入,才有大建设,最终才能实现大发展。大投入是基础,大建设是关键,大发展是目的,必须沿着这条路径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坚持区域聚焦、产业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焦,是我们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根本方法,必须坚定不移。实践证明,后发地区要迎头赶上,就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南昌当前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聚焦,以聚焦促进集聚,以集聚催生裂变,以裂变推动跨越。

  坚持“二三并举、双轮驱动”,是我们打造核心增长极做强产业支撑的重大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实践证明,打造核心增长极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只有坚持二产带动三产、三产支撑二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手抓”,才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坚持“新老联动、两岸共辉”,是我们打造核心增长极建设全国重要宜居都市的目标取向,必须坚定不移。实践证明,只有以新城的发展带动老城的改造,以老城的改造支撑新城的发展,才能推动老城的人口导出和新城的人口导入,进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环境,成为全国重要宜居都市。

  坚持“百姓点菜、政府买单”和“量力而为、尽力而行”,是我们打造核心增长极惠及群众的基本原则,必须坚定不移。实践证明,打造核心增长极最终是为了惠及群众,只有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打造核心增长极才能凝聚起最强大的正能量,形成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

  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和践行“六种作风”,是我们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坚强保障,必须坚定不移。实践证明,打造核心增长极关键在人、关键在作风。只有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和践行“六种作风”,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做好明年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十大关系

  核心增长极与昌九一体化的关系。两者统一于全省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核心增长极是昌九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昌九一体化是发挥核心增长极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平台,只有南昌做强做大了,才能更好地推进昌九一体化。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顶层设计为“摸着石头过河”指明了方向,“摸着石头过河”是在顶层设计下的具体实践和积极探索,两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都不可或缺。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强调产镇融合,而城乡一体化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着力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的一体化。

  开发区、新区与县区的关系。各个板块都是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利益共同体,既要适度竞争,更要错位发展。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临空经济区是南昌开放型经济和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红谷滩新区是南昌唯一的CBD;四县是南昌非公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城区主攻楼宇经济等都市产业。

  新城与老城的关系。两者始终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以新城发展带动老城改造,以老城改造支撑新城发展,最终实现“新老联动、两岸共辉”。

  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城市管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

  二产与三产的关系。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必须共同发展、协同推进。

  四大“三年强攻计划”与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关系。启动工业、服务业、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四大“三年强攻计划”,是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抓手,必须攻坚破难、全力推进。

  公共服务与民生实事的关系。公共服务是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强调公共资源的社会共享,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民生实事则包括各种诉求,具有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分散力量也能办大事。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情家访”的关系。“民情家访”是南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情传导、协调解决、绩效考核、行政问责四大机制,使“民情家访”成为南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富有特色的平台。

   坚持以项目为导向抓发展,实现打造核心增长极新突破

  突出产业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工业要提量,力争到2016年,全市规上企业实现8000亿元销售收入,完成6000亿元工业投资,形成4个千亿产业,打造3个千亿园区,培育60户龙头企业。服务业要提速,力争到2016年,建成5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打造5大服务业产业,累计完成投资6000亿元,服务业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农业要提效,力争到2016年,全市龙头企业总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10家以上,其中超百亿龙头企业4家以上。

  突出开放招商,用项目支撑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紧盯重点产业,对全球、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针对性地开展敲门式招商,争取一两年内再引进2至3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体量产业项目或综合性项目。创新招商方式,深刻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带来的招商政策变化,组建一支专业化招商团队,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招商政策,继续加强区域协作,在引进和服务重优特大项目上寻求突破。完善考核机制,建立“以项目考核为核心、以指标完成情况为辅”的考核机制,防止项目数字“两张皮”的情况。

  突出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始终聚焦新城建设,围绕“两年内逐步投入使用、三年内基本形成规模”的目标,启动实施新城开发建设三年强攻计划,力争到2016年,九龙湖30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100平方公里规划区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围绕“改善环境、提升功能、疏散人口、畅通交通”的目标,启动旧城改造三年强攻计划,力争到2016年,完成全市2200多万平米的旧改任务。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推动城市管理上水平、城市文明大提升;启动推进“智慧南昌”建设,全面落实城市管理主体,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

  突出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搞活县域经济,采取放开、搞活、多予、少取的方式,赋予县域经济更多自主权。完善城镇体系,坚持“因地适宜、产镇融合、传承文化”原则,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产业化推动城镇化,通过规模化推动现代化,逐步建立由城区、城关镇、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构成的城镇化体系。建设秀美乡村,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打造一批“中国水都·美丽乡村”,以秀美乡村围绕城市,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突出民生优先,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大力改善民生,明年重点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加大集贸市场改造力度,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全市110个农贸市场改造;着力完善以街道为主的城区便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繁荣社会事业,加快城乡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旅游业。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深化“一本三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法治南昌”建设,加强“平安南昌”建设水平。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改革,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按照“已经研究部署的要着力深化,时机基本成熟的要积极探索,攻克顽瘴痼疾的要深入研究”的要求,抓住事关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协调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

  已经研究部署的要着力深化。继续深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改革,在严格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40条”政策措施基础上,按照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划平等的原则,进一步减少乃至消除歧视壁垒和投资限制,不断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营造鼓励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整合现有各种市级政府性产业和项目扶持资金,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共同组建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产业发展基金和城建基金,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和效应。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明年重点要进一步理顺县区特别是开发区与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的权、责、利关系,加大对3个国家级开发区简政放权力度,赋予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并且明确市级权限的下放不低于90%。

  时机基本成熟的要积极探索。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重点要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在全市逐步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探索推进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竞争类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组建一大批适应市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统筹规划、公平正义、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原则,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同时启动配套完善保障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放开小城镇户口,吸引农村户口转成小城镇户口。探索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重大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考核的“导向仪”和“指挥棒”作用,充分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攻克顽瘴痼疾的要深入研究。市委决定,对改革难点继续采取领导带头调研的有效办法,并将其作为我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牵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加大相关问题的调研力度,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尽快在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上破题。

   坚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保障,努力实现打造核心增长极“两年有看头

  明年初,我市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明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抓紧抓好,务求一流成效,确保走在全省前列,为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坚强保障。

  要强化为民宗旨,筑牢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惠及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而更大地凝聚起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把打造核心增长极这一全民共识、全民理想推向前进。

  要弘扬务实作风,锤炼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继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倡导和践行“六种作风”,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打造核心增长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务实的干部队伍。

  要提升清廉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始终绷紧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把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打造核心增长极始终。认真总结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经验做法,结合南昌实际,尽快制定贯彻落实办法,并以此为推动,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记者 谢松 整理)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
关于2018年5月我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通报抄告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国南昌
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吊销长期未经营企业营业执照决定公告
  在本局登记的南昌金望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现代装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