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1名康复医师需照顾30名患者
工伤患者逐年递增已成不争的事实,如何做好每年上万名工伤患者的康复工作,成为我省亟待解决的难题。 南昌市第一医院北院是目前南昌唯一一家工伤定点康复机构,也是全省范围内仅有的两家工伤定点康复机构之一,一年接收约300名工伤患者。然而该院仅有康复医师12人,平均每人需要照顾30名工伤患者,康复医师严重不足。
现状:
12名康复医师需照顾约300名工伤患者
记者从南昌市第一医院了解到,南昌市第一医院北院康复医学科拥有康复医师12人、康复治疗师31人、康复义肢矫形师1人、心理治疗师2人、康复护师26人。该医院接收的工伤患者逐渐攀升,仅今年1至9月,共接治297人,而去年全年接治人数为270人。
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余政向记者表示:“医生永远是最缺的职业。目前每一名康复医师需要同时照顾30名工伤患者,不仅如此,康复医师除了治疗工伤患者外,还需要康复其他类型的患者,在忙的时候,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据中国康复医学会2009年全国调查的数据,全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过1.4万人,平均1人/10万人口,其中物理治疗师5000人,作业治疗师2400人左右。这个数据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国康复治疗师的数量平均为60人/10万人口。
据介绍,培养一名优秀的康复治疗医师至少需要7、8年的时间。余政表示:“就目前的医疗资源而言,满足南昌工伤患者的需求不难,但是作为全省的工伤医疗康复定点医疗机构之一,南昌市第一医院北院想要满足全省的需求,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康复机构投入巨大购置设备上千万元
南昌市第一医院北院位于青山南路739号,开设300张康复医学科病床,康复医疗场地达6000平方米,建设了运动治疗大厅、作业治疗大厅、传统康复治疗大厅、物理因子治疗大厅及职业康复大厅五个康复大厅和言语治疗室、义肢矫形室、心理康复室、高压氧舱,康复硬件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甚至国际化标准。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先后添置康复设备上千万元。余政告诉记者:“没有数百万元的投入,想建立一个康复医院是非常困难的。”据介绍, 该院拥有150多种康复器械,具备多项康复评估训练系统、具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辅助器具、传统康复治疗等在内的治疗类别。
规定:
职工工伤康复期间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记者了解到,在现有工伤康复政策的基础上,南昌将不断完善政策,以政策来加强和引导工伤康复工作,全面实现“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一体化。
南昌将进一步明确工伤康复期间按停工留薪期享受待遇,单位不得与康复期间的工伤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单位不配合工伤人员进行康复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康复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康复期间的康复费用,伙食费每年适时调整,维护工伤康复人员的权益,保障工伤人员康复期间的待遇,解除工伤康复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工伤人员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南昌还将引导各级各类医疗康复、社区康复机构和家庭康复来实现社会康复。鼓励市级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建立工伤康复协作网,深入社区、家庭进行康复技术指导和培训;利用各级劳动保障、卫生、司法、民政、残联等站所平台,为辖区内工伤康复人员提供生活起居、文化娱乐、社区就业、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工伤康复人员创造回归家庭和回归社会的信心和理念。
措施:
投资上千万改扩建庐山太乙村工伤康复中心
据悉,目前南昌市已联合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对原庐山太乙村工伤康复中心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工程投资额达千万元以上,改扩建竣工后的太乙村工伤康复中心,将充分利用庐山的气候及富含氧离子的天然优势定期组织肺功能损害、烧伤的工伤康复对象进行康复疗养。
试点:
南昌市率先启动工伤预防试点
据悉,南昌今年6月起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工伤预防试点工作。由市人社局确定工伤预防项目,通过相关规定的办法委托具备资质及有能力承办的相关社会组织来具体承办实施。南昌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与社会组织签订协议,负责监督项目的实施及费用的支付。根据要求,工伤预防费用不超过本市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实际征缴总额的百分之二,用于工伤预防宣传、培训等工作费用,实行预算管理,由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监督使用。 记者了解到,自1993年全国省会城市实行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南昌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逐年增加。截至2014年5月底,南昌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7.4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14.1万人,全市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总额5226万元,支付38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