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法院新增55名陪审员亮相庭审

19.08.2015  20:52

  近年来,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参审作用,大胆剔除过去人民陪审员队伍存在的一些弊端,重新制定了《西湖区人民法院选拨人民陪审员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标准、要求,通过层层选拔,人大任命等程序,55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的陪审员脱颖而出,极大地缓解了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自2015年2月上任以来,55名新任陪审员已参与刑事、民事近200余件案件的审理。

  该院为了“优中选精,精中选强”的工作目标,会同有关部门,从去年初到辖区各街办、社区、金融、企业、大、中、小学校、行政部门等数十个单位,以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两种形式进行考察、考核,多岗位、多方面吸纳愿意从事人民陪审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陪审员队伍。改变了过去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本科居多,本科29名,大专26名,较2014年前提高23%;年龄趋向年轻化,平均年龄39岁,较2014年下降了15%。无论是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还是专业知识都较以前有一个量到质的飞跃。具有广泛性,由原来集中于党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居多,转变为由普通市民、社区工作人员、街办干部 、大中小学老师、专业技术员、经济师、摄影师、医生等几十类的各行业人员组成;更趋专业化,55名陪审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平时爱钻研法律知识,接受过专门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对法律有一种崇高的敬畏感和自豪感,热爱所从事的人民陪审员工作;参与程度高,到岗率100%,克服了过去少数陪审员只挂名不到岗的现象,能够随叫随到,没有发生漏陪,缺陪的现象,能够正确处理工陪矛盾,呈现出“二高” 即工作积极性高,出勤率高可喜局面。信任指数大,他们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对群众熟,语言好沟通,接地气,说话当事人愿意听,对群众诉求知根知底,做起工作来,能够起到与法官不同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群众对法官高高在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的误解,从而有效缓解 “案多人少”的矛盾,让更多的法官加快办案进程和速度。

  随着基层法院案件数多与编制数少、待遇低与压力大矛盾的日益突显,法官流失现象也在不断增大,而人民陪审员的大量进入,参与案件的审理,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现今陪审工作摒弃了“陪而不审“的现象,陪审员由过去的“坐堂不言”、“坐堂不审”、“光陪不审”到“真陪善审”的跳跃式进程。发挥了参审、参调、参议积极作用,起到了拾遗补缺的效应。长期以来,基层法院法官的组成大多是由军转干部、工厂、学校推荐而产生,从80年代才陆续进入大学法律毕业生,法官法律素质、专业知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类型、复杂案件的审理,有了众多专业技能强的陪审员走入庭审,弥补了碰到疑难案件审理,过去还要外请专业人员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的不足。

  该院通过聘任55名陪审员,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虽然他们是一群不着法官服的编外法官,无论是审理案件,还是化解矛盾纠纷,都起到了很好的的示范作用,有了这批默默无闻的人民陪审员,他们为辖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不断贡献青春和年华,为法制春天的早日到来在做传播者,一直在路上。(雷虹 张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