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民工理财差异大:男性负债消费 女性精打细算

17.04.2014  13:58

  进入2014年,随着各种“理财宝宝”的风靡,关于如何理财的话题讨论不断升级,一股强劲的理财之风随之“”入寻常百姓家中。“90后”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者的新生力量,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这股理财之风是否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随机走访京城多处工地、工厂,对“90后”农民工的理财状况进行了调查。

  “钱赚得太少,理不理都一样。”在京郊附近的一处工地,22岁的小李向笔者吐槽。小李月薪3000元,日常开支主要是吃穿用度和房租,偶尔会给女朋友买个小礼物。采访中笔者发现,多数男性“90后”打工者和小李一样,“月光”不仅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有时甚至还会“负债消费”。对于如何理财小李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存款储蓄仍然是他首选的理财方式。

  “发工资的头一周,钱就花掉一多半。”小李告诉笔者,每月一拿到工资,他就会和朋友一起聚餐或者去娱乐场所消费,至于月末的“财政危机”小李已经习以为常。“主要是向工友借,有时候会向家里要点。”“90后”打工者的流动性普遍较强,办理银行信用卡时需要出具的一年以上薪资证明对于他们来说门槛较高,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并没有办理信用卡。

  与小李们“有一百,花两百”的及时享乐不同,“90后”女性打工者的消费观念则务实理性。电子厂女工张芳(化名)今年20岁,老家在河南巩义,她的月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浮动,每个月会固定将1500元存入银行。“听说过‘余额宝’这类的理财工具,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知识,还是觉得把钱放在银行心里更踏实。”据张芳介绍,厂里女工的理财方式普遍比较保守,多数将工资存入银行,也有人留下日常开支后把余款寄回老家。

  “攒钱的目标是自己做‘老板’,开一家小店。”张芳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了信心。两年前,她曾在老家开过一家“9元店”。当时投资店铺的本金是家里人出的,九个月的时间,张芳一共赚了两万块,后来因为店铺租期到了就没能继续经营。张芳希望在北京打工能攒些积蓄,为日后创业做准备,因此每个周末她都选择在工厂加班。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余额宝里的钱又涨了多少。”快递员刘铮(化名)兴奋地对笔者说。今年24岁的刘铮来北京工作已经超过五年,由于经常与淘宝店主、写字楼白领接触,他对各种互联网“理财宝宝”并不陌生。在学习财会专业的表弟推荐下,2014年开始,小刘每月工资除日常开支外,剩余部分全部存入“余额宝”,目前已经接近6000元。对于这种“钱生钱”的理财方式小刘虽然还懵懵懂懂,但是不断增长的数字让他对各种“宝宝”充满了热情。

  然而采访中笔者发现,个别打工者借用亲戚朋友的信用卡在POS机上套现,而后利用互联网金融低门槛、存取灵活的特点获取收益。“这种非法套现的方式不仅有违法律规定,而且会对信用经济领域的个人信誉产生影响。”业内人士提醒打工者,不要为一时的利益铤而走险,触犯法律。

  据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智能手机已经较为普及,部分打工者有网上购物的习惯并经常使用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已经具备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理财的条件,但是由于理财知识的匮乏,多数打工者对互联网理财产品仍心存疑虑。

   理财知识

  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人们的生存、生活和及其它活动离不开物质基础,都与理财密切相关。

  “理财宝宝”是对余额宝、财富宝等新型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统称。由于购买方便、随用随取、收益率较稳定且高于银行存款等优势,“宝宝”类理财产品大热,很多年轻人都开始选择此方法进行投资理财。

  对于工作没几年的“90后”农民工,工资本就不高,也普遍没有理财经验,但更应通过合理的方式学会理财,避免“月光族”的情况发生。

  ①准备必须的日常生活费,节省日常开支。对于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理财专家建议,节俭虽然创造不出富翁,却是实现富翁之梦的量变过程。

  ②制定储蓄投资计划。将每月工资的一小部分转为定期存款,但从长远来看,仍可以积累一笔不小的资金。专家建议,理财初期,宜选择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在使用互联网理财产品时,应意识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险,保护好自己的账户、密码等隐私。

  ③安排保险计划。缺少保险的理财规划是不健全的,年轻人一定要切实做好保障,以防意外发生,影响自己的理财规划。(赵樱泽 整理) (实习生王维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