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催生“21岁现象”

13.01.2015  02:05

  2013年,中关村示范区35岁及以下的创业者共6785人,占当年示范区创业者的五成,其中30岁以下创业者占比达22.6%,创业者的年龄不断年轻化。90后为代表的三类创业者正在成为创业主力军,新一波的中关村创业潮中已在催生“21岁现象”,大三开始参与创业的不乏其人。

  标签贴:疯狂与成长

  90后美女成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

  人物小传:周婧是个标准的90后,生于1990年的她,创业之路始于大三开始在美国接触到的“创业领导力培训计划”。之后还在大学期间,她的第一创业项目是一款阅读APP,上线后在当时香港的APPSTORE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2012年她与前微软美国总部IE浏览器核心研发团队成员及移动互联网行业专家陈本峰共同创立美通云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其中的核心产品,云适配技术可以提供业界领先的网站跨平台适配方案,目前已可覆盖5000多种移动终端设备。而周婧本人,也被媒体评为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品牌女性。

  周婧是个西安妹子。北京青年报记者初次与她接触,她一身职业装,利落的短发,画着淡妆的面庞,中等偏快的语速,一眼看上去给人印象更多的是成熟和干练,并不会特别联想到“90后”。高中毕业后周婧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她说自己从小成绩都还不错,在学校表现也不错,大体上说属于父母眼中靠谱的好孩子,而选择创业,她说也许是迄今为止自己最为“疯狂”的一个决定。

  “在香港学的是商科,周围很多同学选择了进入金融圈,从事投行之类的工作,一入职就可以拿到较高的薪水还有白领的身份,但是我选择了创业。”周婧说,一方面是自己一向对于理科以及信息智能化方面有着爱好,另一方面,如果能有一款实实在在的产品诞生在自己的手中,那种成就感,以及这一产品可能为社会带来的影响,未来潜在的市场,都在强烈吸引着她。

  2012年底,周婧与陈本峰带着创业项目来到北京。2013年1月,两个创始人背着双肩背进入微软孵化器,半年之后“孵化毕业”时,他们的团队已经发展到20余人,并在短短1年内获得天使和A轮两次融资。在用户积累方面,则保持了几乎是半年翻10倍的速度。

  周婧介绍说,2013年中,他们的客户达到100个,2013年底,达到1000个,而2014年拓展销售渠道后,2014年中客户达到1万家,而下半年与百度的战略签约,使其客户规模快速扩展,到2014年底客户数已达到10万。目前包括联想、海信以及政府机构都有开始尝试云适配方案。

  周婧说,她工作起来并不会特别注意到自己90后的身份,她感觉身边的90后还是比较早熟的,跟其他年龄段的沟通区别并不明显,同时90后学习能力强,没有思维定式的特点,让大家能够共同快速成长。但是90后的年龄在她的管理工作中确实也带来挑战,可以说挑战每天都有,比如说最初有市场人员来求职,可能自己对诸如鉴别一个市场人员是否有足够经验的标准是什么最初都没有概念,或者一篇文案究竟该如何写之前也没有经验,“但是这些也并不可怕,文案如何写可以借鉴同行的案例不断去学习,经验在一次次的试错中也就有了”。

  曾有人问周婧,如果不选择IT创业,会去做什么?她说自己也许会去做和音乐有关系的事情,比如拉大提琴,“我觉得女生拉大提琴可帅了。”但生活没有假设,截至目前,周婧说他们的云适配团队已经达到七八十人的规模,90后与80后以及其他年龄的比例大约各占一半。被周婧称为“九死一生”的创业故事才刚刚拉开华丽的序幕。

  标签贴:任性与吃苦

  从配镜被坑到O2O眼镜店老板

  人物小传:张仕郎的年龄与90后打了个“擦边球”,“比90年早了三个月”。他没有顶尖名校的光环,也不是富二代,激发他创业的契机是大三时遭遇的一次“坑爹”的配镜经历。这次遭遇没有让张仕郎变成又一个忍气吞声的消费者,反倒使他“赌气”地立志要成为一个“颠覆”传统眼镜行业的创业者,于去年注册成立云视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先面向学生市场尝试O2O眼镜销售。

  大三那年,视力不好的张仕郎觉得眼睛异常地不舒服,一度怀疑眼睛出现了什么严重问题,可医院检查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哭笑不得——眼睛没有问题,是眼镜瞳距不准。原来是他之前配的眼镜被眼镜店偷换了廉价材质,而为了达到让镜片显得薄一点的效果,眼镜店不惜打磨镜片修改了瞳距。

  这次遭遇之后,张仕郎先是自学vb语言,做出了一款让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电脑通过简单操作就能自己测出瞳距的测量软件。不仅如此,他还开始找一切可能试图了解眼镜这个行业:从利用毕业前的假期、实习期在学校附近的眼镜批发市场当业务员,到毕业后放弃上海的一家国企职位,入职一家刚起步的眼镜电商,同时自修获得中级验光师资格证。

  积累了一定的行业认知后,张仕郎在去年终于注册了云视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用户只需要通过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选择预约配镜,就会有专门的人员上门提供验光配镜选择等全套服务,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配好眼镜,而价格只需要一百多元甚至不足百元,远远低于实体眼镜店。

  张仕郎总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比如2014年3月,公司法改革,0元可以注册公司。没钱的张仕郎在4月用1元钱注册了云视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6月,张仕郎加入了天使汇,并在7月拿到了天使投资。11月,云视野的整体团队初具规模,逐步开始在京城一两所高校打开销售局面。

  不过创业的过程并不像日历表看上去这么势如破竹、一帆风顺。“如果说以我的例子介绍经验,很想告诉学弟学妹首先是认准了就要坚持,另外就是要不怕吃苦”,张仕郎说他曾入职一家刚起步的电商,公司规模很小,一个员工要做许多“跨界”的工作,当时张仕郎的微博个人资料页上他为自己填写的工作职位是“扫厕所”,“确实扫了厕所,但是更重要的是接触了眼镜电商的几乎所有流程”。

  张仕郎说自己在北京最困难的时期,没有钱,在双井租600元一个月的床位,即使在创立公司之后,刚开始所谓员工和老板只有他自己,背着书包坐进图书馆就是“办公室”,出门要犹豫坐公交还是坐地铁,在地铁唱自己改编的歌宣传创业想法,靠自己的力量在微博和微信上宣传产品。注册公司后头一个月都没有开张,到了第二个月有了第一单生意,一对情侣打来的订购电话,他坐公交从海淀到通州,来回路上花了四个多小时,做成的这第一单交易,两副眼镜一共400多元。

  起初他的父母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放弃上海的国企机会,包括也有同学朋友劝他不要冒险,但他还是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决定,而后来他顺利获得天使投资,多年对眼镜行业不懈的执著探索,成为打动投资人的很重要的一点。至今为止,相比中规中矩选择就业的同学,张仕郎目前每月给自己开的薪水是4000元,比他的合伙人低不少,甚至是和员工一个“价位”,但是他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价值是不能以短期内的薪水来衡量的,云视野的近期计划拓展京城10所以上高校的销售,中期目标是拿下学生配镜市场的四到五成,更大的目标是成为一家成功的O2O上市企业,张仕郎说。

  标签贴:选择与理性

  大三“海归”休学加入创业潮

  人物小传:陈心怡,1993年出生,2011年入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专业。2012年,她获得少年创业者计划“20 Under 20 Thiel Fellowship”10万美元奖金,并于2013年加盟中关村创新企业格灵深瞳从事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发。

  “20 Under 20 Thiel Fellowship”少年创业者计划始于2011年,是一项旨在支持大学生休学甚至辍学创业的奖励项目,发起人Peter Thiel是 Paypal 创始人、Facebook 的早期投资人,现在是硅谷颇负盛名的创业导师。该计划每年筛选全球 20 名青少年,每个被选中的学生能够获得 10 万美元的资助,可以在两年的时间内以休学的方式完善项目,创立公司。

  陈心怡是获得少年创业者计划的首位中国学生。她在大二时创立的一款基于手机的远程智能系统,也成为她获奖的契机。获奖之后她选择休学两年,在看过硅谷的公司,也看过深圳之后,最终选择了2013年成立的格灵深瞳。

  在陈心怡看来,所谓90后,可以说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而不必更束缚于生计的制约。”陈心怡说她加盟格灵深瞳时,刚刚起步的公司办公室还只是三室一厅的民宅,全部人马不过10来个人,但在她看来,是否能够从事一项能够对未来生活的改变发生影响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

  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加盟之后,她所从事的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里的算法部分的工作,正在参与进行中的是计算机视觉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解决方案,预计很快将可以实现对车速、路况、交通标志等的识别。陈心怡说,投身到一个创新项目之中,每一天都能看到项目和公司的进展,这让她感到目标和意义,也令她激动和骄傲。

  专家建言

  加入创业公司是积累经验的好方式

  来自北京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关村示范区35岁及以下的创业者共6785人,占当年示范区创业者的五成,其中30岁以下创业者占比达22.6%,创业者的年龄不断年轻化。90后为代表的三类创业者正在成为创业主力军;高校及创新型孵化器成为青年创业者的大本营。新一波的中关村创业潮中已在催生“21岁现象”,大三开始参与创业的不乏其人。

  在同样是“学生创业出身”的天使汇创始人兰宁羽看来,大学生加入创业潮已不鲜见,同时也有其合理的逻辑,在他看来,青年阶段正是一个人自我个性最为张扬而鲜明、同时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而不受约束的阶段,从这一点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创新创业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他认为相比以往,目前整个环境对创业理念的认可,以及创业服务的逐步成熟完善,已在为大学生加入创业潮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但是兰宁羽指出,为了创业而创业是不可取的,同时在当今这样多元化的社会,也不应该狭义地理解创业,只要是专注于去做一件确实有兴趣又有创新意义的事,就是有价值的。

  对于大学期间创业的建议,兰宁羽认为,选择方向非常重要,首先要真正有兴趣,同时也要真正去找到市场的痛点,初期目标也许不用太大,从小着手更有利于积累经验,其次要有好的团队,最后要有好的执行力,敢于实干同时要做得聪明。而对于一些还不是特别有自信的同学,兰宁羽认为加入创业公司也不失为一条积累创业经验的好方式。

  与此同时,也有专业人士指出,对于大学生创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好个案分析,不应以年龄群体盲目而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在中国大学热议多年之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目前仍低得可怜。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3%,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3%。“虽然近年来创业比例逐渐走高,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还非常少,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创业梦想很强烈,但现实却很骨感。”而有专家援引另一个并不乐观的数据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约2%~3%)远低于社会创业成功率(约30%),也远低于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

  熊丙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生创业不可盲目鼓励,而必须做好踏踏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学生创业环境,打破行业垄断,给民企平等的竞争空间等等。

  本组文并摄/本报记者 任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