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海归京郊当农民 从种到收全程直播

04.01.2015  12:03


2015年新年前夕,王冕的有机农场西红柿大丰收。两年前,这位80后海归在京郊创办了有机农场。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地理】

  何各庄村

  何各庄村地处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北部,温榆河生态走廊北端。在崔各庄乡的规划中,中央别墅区周围,毗邻着绿色休闲产业带,何各庄旁就是湿地公园。奥特莱斯shopmall、国际学校等高端生活配套设施也慢慢进来。而何各庄周围以一号地艺术园区、果园采摘餐厅等具有文化创意产业元素特征的兴盛业态已渐成产业链。

  【改革者说】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市委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北京“安全农业”品牌战略。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严格准入门槛,实施认证补贴,强化证后监管,不断提升“三品”管理服务水平。

  ——北京市农委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

  2015年新年前一天,北京朝阳崔各庄乡何各庄村的一片大棚里,一名青年正忙着给刚摘下的蔬果打包。他叫王冕,80后海归,这片440亩农场的主人。

  2003年,王冕大学毕业,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7年,王冕在法国取得两个经济方面的硕士学位。2010年,他辞掉法国的工作,放弃移民加拿大的机会,回到北京。2012年,他又辞掉了年薪40万的房地产审计工作,种起有机草莓。

  王冕开通了7×24小时直播。只要加入农场订购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视频随时随地监控农场的种植。王冕说,他这么做是想让更多人看到、吃到真正的绿色蔬果。

  选择

  放弃移民回国,做个现代农夫

  与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海外生活所面对的困难,王冕也都面对过。2007年,王冕取得法国学位后开始在欧洲各地寻找谋生的机会。此间,他曾与几个室友挤在一间十平米左右的房间。

  狭小的空间,让他寝食难安。因为王冕身患一种叫做“发作性睡病”的罕见病,会因在不合适的场合突然进入睡眠而发生意外。夜间睡眠质量低让王冕白天精神不振,饱受疾病的折磨也让他更加渴望过上健康绿色的生活。

  2009年,王冕在法国已经有相对稳定的生活和不算忙碌的工作。一次度假中,王冕跟随朋友游历了一个法国农庄。一片上万亩的农场只有几十个阿拉伯人经营,山上种植着果树,田野里是蔬菜和粮食作物。农场主告诉他,只有在采摘季节里他们才会雇佣些短工。水果采摘时,有的被虫咬过,有的被鸟啄过,工人们把完好的果实采下,让剩下的果实自然落下形成肥料。

  生态平衡、生产集约、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绿色健康的法国农庄让王冕想到了回国。“我们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与水、食物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都有关联。我们的国家发展很快,但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我想发展肯定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哪些做得不足,别人哪些做得好的,就学着做。”联系到中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王冕觉得他找到了回国的价值,他要打造一个绿色有机农场,为自己和家人种出健康的蔬菜。

  波折

  两棚草莓绝产,坚持还是放弃

  2010年,王冕回国。初回北京,他在房地产企业找到一份审计工作。但法国农庄的场景仍然时不时地撞入他的脑中,他准备积累点资金,等待创业时机。

  工作之余,他开始阅读有机农业方面的论文和书籍。那时,他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本《植物学》的书,没事儿的时候,他几乎都在阅读。周末,他就到中国农业大学去听课,找专家咨询他不懂的农业问题。

  北京农科院的青年学者魏书军是王冕最早认识的有机种植和生物防治方面的专家。魏书军记得,王冕最初向他请教如何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的问题时,他很惊讶,他没想到一个经济学海归会对有机种植感兴趣,更没想到王冕已经看了那么多植物方面的书。

  2012年,王冕雇佣了十几名工人,开始了两个棚的有机草莓种植。让王冕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有着丰富的有机种植经验的工人,种植草莓时仍然离不开激素。“我想用生物防治办法驱除草莓的病虫害,但工人们并不认可。

  看着草莓叶上长了一片片的“红蜘蛛”,王冕睡不着了。晚上醒来,他钻进大棚,对着染病的草莓,束手无策。工人们劝说王冕撒点农药下去压一压,而他则坚持不用。两大棚草莓经过70多天的种植,全部绝产。

  这一年的失败也让王冕收获了许多经验。2013年,王冕辞掉高新工作和父母在798艺术区附近的黑桥村开始新的草莓种植。此时,北京农科院也跟王冕签署了协议,派技术员驻扎在农场与王冕一起工作。

  这一次,重新开始,又有农科院的技术工人帮忙,王冕比上一次种草莓更加谨慎。为了调出最适合天敌生长和抑制虫害的环境,王冕与他的草莓大棚寸步不离。从温湿度入手,再到天敌投放的比例和时机,王冕和工人们一样一样地试验,终于在2013年底取得了草莓的丰收。“我们卖100块钱一公斤,不少顾客吃过后都成了回头客。

  转折

  坚持不用农药,引来“合伙人

  草莓种植成功后,王冕接到了许多订单。然而此时,他盘算着更大的事业。要实现“有机农场梦”,只种草莓不行。“我要种有机果蔬,让普通人不用空运也能吃得到。

  2013年底,王冕此前的一个草莓顾客李海军加入了他的有机果蔬种植。

  学生物工程的李海军一直想做点与专业相关的事情,吃过王冕种植的有机草莓后,他开始了解王冕的种植过程,一有空就去王冕的农场里聊天。他们在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盘下了现在这片农场,支起了36个大棚开始了有机果蔬的种植。

  然而,每一种蔬菜水果的病虫害都不一样。如何控制豆角上的牙虫和黄瓜上的灰莓病,投放捕食性天敌还是寄生性天敌,大棚使用的塑料如何搭建才能隔绝外部的昆虫,这些问题王冕和他的团队都得一一研究。

  经过一年半的实验,2014年10月,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让王冕的36个大棚每天可以收获果蔬1000多斤。

  记者发现,每个蔬菜大棚都配有监控摄像头。摄像头与后台监控中心相连,再连接到农场的官方网站,网友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蔬菜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如果有会员在视频上发现疑似喷洒农药的行为可以打电话询问或将蔬菜送去权威机构检测。

  无农药的严格生产标准,给王冕带来40多个家庭会员。农场每周分两次给每个会员家庭配送10-12斤蔬菜水果。周末或节假日,王冕还会邀请会员到农场采摘、休闲和度假。

  相比于大客户,王冕更倾向于接纳这些普通会员。“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现代农场的模式,形成口碑,社会认可了,产业链才会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