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酸甜苦辣中试着接地气自嘲二次成长

31.12.2013  10:23

小爸爸

辣妈正传

抹布女也有春天

咱们结婚吧

  80后终于“接地气”了。

  这一代人,10余年前被贴上各种标签:叛逆、个性、不羁……他们不仅屡屡成为国内舆论焦点,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关注。现如今他们却走进了一地鸡毛的世俗生活:生儿育女、职场拼杀,柴米油盐事一股脑儿“咣当”砸下。

  2013年的热播电视剧是最好的映射。

  《断奶》、《孩奴》、《小爸爸》、《辣妈正传》……光看片名就能想象得出新爸、新妈们一片混乱的生活。“育儿剧”扎堆,但收视成绩喜人。亲子题材轻易就戳中了80后的兴奋点。婚恋剧的江山依旧稳固。《抹布女也有春天》、《咱们结婚吧》等引发的80后爱情观、婚姻观的争论仍在持续。

  80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还未完全脱离父母的呵护,就被急匆匆地推入育儿养老的身份变换中。他们觉得自己还是个大孩子,未想90后已经汹涌而至,将他们逼到职场情场的角落里。

  手忙脚乱、摸爬滚打,意外状况频出,但渴望成熟的80后坚持迎难而上。他们说这是“二次成长”。

  这一代人被社会贴上太多标签,但他们终将成熟,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小爸爸》:

   责任越来越重

  《小爸爸》讲述了一个80后父亲的成长和蜕变。不靠谱青年于果,整天不是跟女友闹别扭就是跟父亲闹矛盾。就是这么个自己都没长大的人,某日突然“天降儿子”,被迫当上了爸爸。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父子大战”后, 于果最终成了一个合格的男人、合格的父亲。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乐视影视盛典上,《小爸爸》获得年度最佳电视剧大奖。有评论认为,“小爸爸”的成功在于让80后观众看到了自己成长成熟的过程。

  收视飘红时,《小爸爸》遭遇过一拨专家的质疑。一些教育学者认为该剧充满了“负面教材”:于果最初对儿子毫无耐心,“说话基本靠吼”;对孩子的好奇提问只会用“我是你爸”来搪塞;一遇到问题就找长辈帮忙等。

  但如果专家深入80后,仔细观察一下新爸群体,就会发现上述那些“负面”简直太普通、太普遍了。

  来看看2013年一些新闻事件中80后新爸的形象吧。

  “野蛮爸”。8月,因为抱着婴儿在上海地铁小便遭到乘客劝阻,年轻的爸爸不仅大爆粗口,还飞踹乘客。视频上网后,网友旗帜鲜明地对这个“野蛮爸”进行了严厉的指责,更有人担忧此爸心智不成熟,将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育儿问题。

  “冷漠爸”。10月,一名80后父亲抱着婴儿上了武汉的一趟长途车,其间他的各种不专业表现引发同车乘客怀疑,比如没有齐全的婴儿外出装备、对婴儿长达半小时的哭闹不闻不问等。多名乘客在询问后强烈怀疑这个“冷漠爸”是人贩子,纷纷报警。然而这起引发警方、乘客、网友高度重视的“案件”最终被确定为是一场乌龙。那个年轻的亲爸委屈地表示,自己一路很辛苦,又缺乏育儿经验,才会表现得比较冷漠。

  诸如此类的新闻还有《80后父亲为患病儿子偷树驱邪》、《80后爸爸育儿宁花钱不花时间》等。

  让人哭笑不得,却并不感到意外。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被诟病已久。孩子的教育往往被简单地推给母亲, 甚至生活中父亲也很少参与亲子沟通。当他们单独出现在亲子空间时,问题难免扑面而来。《小爸爸》的导演文章面对质疑时就回答说:这是一个“大男孩”有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儿子后,最真实的反应。

  但不能因一个“不成熟”就忽视80后爸爸的进步。事实上,虽然在角色转变初期有多种不适应,如育儿恐惧、逃避责任、追求个人自由等,但爸爸们也在用心学习,渴望成熟。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0后”爸爸正在悄悄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受访者中,超过五成的80后小家庭没有与父母同住,近半数80后爸爸坚持亲力亲为养育孩子,60%的80后爸爸已开始为孩子储备教育成长基金。

  文章也坦言,是女儿的诞生让自己真正成熟了,“赛车不玩了,足球也很少踢。要为家人考虑更多,不能再做危险的事情,责任越来越重了。

  心理专家认为,育儿是80后爸爸的二次成长,他们学习角色转换,学习为人父的责任和担当,在适应新的家庭身份后,他们不仅能与妈妈相互扶助,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更加细心。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