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莆铁路开通一个月带来哪些新变化?

27.10.2013  09:49

  10月26日,向莆铁路通车运营整整一个月。记者在赣闽两省沿线市县采访发现,因为向莆铁路的开通,百姓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悄然发生变化,“高铁效应”已经显现。

   动车改变出行,拉近与福建沿海距离

  10月25日,在南昌开往福州的向莆铁路D6505列车上,南昌市民唐自身欣赏着窗外的美景。在南昌工作的他,趁着周末回老家福州看看。“以前,从南昌到福州,要坐十几个小时的卧铺车。现在,3个多小时就到了,太方便了。”呼啸前行的列车上,不少旅客是利用周末到福建探亲或旅游。

  向莆铁路的开通,拉近了赣闽两省的距离,安全、舒适、快捷的动车出行方式受到群众欢迎。据南昌铁路局统计,向莆铁路运营一个月,日均发送旅客3.9万人次,平均客座率89.2%,至10月22日,共发送旅客104.3万人次。南昌、抚州、厦门、福州、三明北站日均客发超过2500人。向莆铁路还大大缩短了中部地区与福建沿海的距离,开通一个月,往返汉口至厦门北、福州至郑州的客座率均超过100%。

  持续升温的客流,使得向莆铁路在高峰时期一票难求。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南昌铁路局决定自10月25日至11月15日,将6趟途经向莆铁路开行的动车组列车,采取重联运行的方式,预计日均增加运能近4000人。同时,从10月28日起,将优化向莆铁路列车开行方案,根据客流情况,科学调配运力,通过加开假日动车、重联动车组运行等方式,进一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旅游人数猛增,消费呈现多元化

  向莆铁路开通后,“坐动车,看美景”成为人们新的出游方式。旅游业呈现游客总量大幅增长态势。

  据统计,10月份,抚州市接待游客预计达138万人次,同比增长40%,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32%。福州、三明、莆田接待人数增长迅速,仅国庆黄金周接待人数就超过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以上。

  向莆铁路的开通,扩大了旅游市场半径,提升了人们对沿线旅游景点的认知度,一批新兴旅游区悄然崛起。10月1日至19日,从福州、厦门、南昌三个城市到泰宁的旅客量达3.01万人次,日均1590人次。黄金周后的10天内,泰宁大金湖游客量增长50%,周末游客量增长100%。

  面对动车带来的旅游市场格局变化,沿线旅游部门积极调整旅游发展战略,谋划旅游业转型发展之路。抚州市的旅行社及时调整线路,将抚州至厦门四日游调整为两日游,并新增了抚州直达西安、长沙的旅游线路。为吸引更多游客来抚州,该市积极规划、开辟数条精品线路,目前,已筹划推出南丰蜜橘采摘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同时,提高当地旅行社承接赣闽两省旅游团队的“地接”能力。

  为了实现互利共赢,两省旅游部门加强合作,抱团发展,通过组建旅游联盟、加强景区联动、推出组合产品等方式,使旅游产品适应动车时代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高铁效应”显现,新课题带来新考验

  动车迅速便捷的运输能力,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速聚集与流动。向莆铁路开通以来,城市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更加密切,“高铁经济”逐渐形成。

  向莆铁路的开通,使抚州成为我省对接海西的桥头堡。记者从抚州市商务局了解到,向莆铁路开通一个月以来,前来该市考察的客商达到60余人次。“区位优势、物流和仓储成本低成为抚州最吸引客商的地方。”市商务局副局长周润贵说。

  围绕“融入省会,对接海西”的发展战略,抚州积极承接海西产业转移,努力促进新一轮开放升级、产业升级。一方面,突出招大引强,提升招商层次和水平,加强对接闽东南三角区的龙头型、集群型项目;另一方面,改变招商方式,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3至5个500亿元上产业集群。9月底,由香港客商投资40亿元的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正式签约;10月份,投资28亿元的大润发大型超市、投资35亿元的家具市场陆续开工……近一个月来,一批新项目先后入驻抚州并开工,一条新的经济流正在形成。

  在看到动车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现象也随之出现: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景区服务水平、管理能力如何跟上?本地游客通过动车大量流出去的同时,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进来?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加速发展?我们期盼,在承接和培育“高铁经济”过程中,有关部门能持续关注并不断研究这些新的课题,积极主动地应对动车带来的新变化,让“高铁效应”持续显现。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 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