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新:孩子的安全教育怎能“灌水”?

27.08.2015  18:02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跑到高层拧开消防栓,水淹电梯……从6月至本月19日,重庆大渡口5个小区15部电梯,被一名10岁左右的“熊孩子”这样折腾,产生大笔修理费用。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8月26日)

  在物管查看电梯和楼道监控后发现,一名10岁左右的男孩乘电梯到30楼,把消防箱内水管连接到消防栓上,又将水管铺到电梯门前,再跑回消防栓,双手拧开水阀。为了浇到3部电梯,他还拿起水管分别向3处轿厢门洒了十多秒的水。“我刚站进电梯,就听到‘哗’的一声,水就从轿厢顶上落下来了。”住在御景龙庭大厦10楼的住户刘阿姨说道。

  虽然电梯被水淹了,但没有造成乘坐电梯的人受伤,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我们对这件事的品评却不应该止于幸运的结果。假如背水淹过的电梯正巧有人乘坐,而电梯失灵停在高空,那么导致的后果将可能是这个孩子一生都无法担起的愧疚。不以结果的幸运评价此事,才能更好地汲取教训。

  曾有网友戏称“世界上破坏力最大的一个种群便是‘熊孩子’”。其实这样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我们从网上看到有关于“熊孩子”的新闻中不难发现,大多数的“熊孩子”都是处于10岁左右的年龄,这一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新鲜,并有着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但却缺乏相应的安全观念,导致这些孩子往往做出一些令人目瞪口呆或心惊肉跳的举动。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甚至生死概念的教育存在长期缺位,便会使孩子做出一些惊人的事。

  在注重孩子文化教育的今天,花一百元钱甚至几百元钱为孩子补课、报培训班、夏令营,多数的家长花钱时,眼睛都不会眨一眨,然而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教育,家长们却敷衍了事,甚至抛诸脑后。虽然文化教育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上一所好大学,但安全教育却决定着孩子是否能够平安长大,孰重孰轻,家长心中还需要有一杆秤,去仔细称量。

  电梯灌水后,我们修好就行,但孩子的安全教育“灌水”,却不是能够凭道歉、赔偿就可以弥补的。孩子犯了错,作为监护人应该首先检讨自己的过失,如果一个带有恶意的玩笑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在将来,“熊孩子”可能会沿着错误的道路成长,而做出难以补救的错事,带来更大的恶果。教育是一点一滴的生活积累,唯有不放过这些看似意外的举动,才可能帮助孩子们迎来一个灿烂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