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春节婚市多,媒婆收入高之咏叹

06.03.2015  12:22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上班族已经开启了上班模式,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也已返程。但是春节期间的那场“战争”——相亲,却让剩男剩女们心有余悸。春节假期被逼相亲的吐槽充满朋友圈,春节依然成了相亲季。许多相亲者吐槽:“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春节期间,商丘市农村媒婆的收入竟然超过万元。(3月5日《新华网》)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孩子一般到了法定婚龄就开始谈婚论嫁了。除了男女双方从小青梅竹马,长大两情相悦成亲的外,还有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电脑等认识,相互友好,最终修成正果的;亦有在网上聊天、交友、对话、婚姻介绍所、相亲网站、电视相亲节目等喜结良缘的。他们在相识了解中互相爱慕,不需要介绍人的传话和撮合,亦能水到渠成,花好月圆。这些“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令人向往,但大多数时候,都要通过媒婆撮合。

  媒婆,就是为男女青年结婚牵线搭桥之人,俗称媒人,从这个婆字,便可知系年老的妇女。媒人又叫“介绍人”。过去有以此为职业者,谓之“长脚媒人”。我看过的一篇文章称媒婆她们“梳个菊花髻,搽张淡红脸,着双绣花鞋,穿身花布衫、偏襟衫扣花手绢,兰花手摇蒲叶扇”。有传言说,“媒婆说的话你也信?”折射出世人对媒婆的轻蔑态度。就是说,媒婆个个能言善辩,油嘴滑舌,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少的可以说成多的,差的说成好的,甚至连树上的小鸟也能说下来。真是服了她了。但长年累月下来,也确实撮合了许多青年人的婚事,其中也不乏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两情相悦的,媒婆可谓功不可没。当然,她们为人办事,辛勤奔忙,呕心沥血,男女双方的工作都要做好,确实不易。如亲事未成,只可赚媒人饭吃;亲事成了,方可得工资。这工资雅称“花红钱”,且有老规矩:“男一担,女一头。”即是如男方给六百元,嫁女方则要给三百元,加起来也收入颇丰。

  农村的相亲不会复杂,一般是媒婆将男方带到女方家里,让男女双方都坐下来喝茶会个面,男方对女方满意,就会包个成百上千的红包作为“见面礼”;女方如果对男方也有那个意思,便会收下红包,并热情地张罗男方与媒婆在家一起吃个饭。如果男方看不上女方,随便找个“我今天还有其他事情,得先走了”等理由就可一走了之;如果女方看不上男方,不收男方“见面礼”,男方也就只好悻悻地离开。

  有的家庭孩子的终身大事孩子自己不着急,但家里人却都很操心,用一句“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俗语来形容是再恰切不过了。君不见,有的父母看到村里和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别人家的孩子,人家孩子的孩子都上小学了,而自家孩子却光棍一条,他们就显得非常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错过了“青春花季”。每年的最佳相亲时间,就是过年这几天。于是,这几天,一些媒婆就会带着未婚男青年走村串户,牵线搭桥并从中撮合未婚青年男女的婚事。对此,有过来人大发感慨道,“我为这些90后农村青年感到悲哀。都什么年代了,还依赖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恋问题上,他们似乎还在重复着我们过去的老故事。

  虽然孩子工作稳定不需要父母操心,但婚姻大事没有解决却会一直令父母焦急,虽然知道孩子反感相亲,却也只能冒着和孩子闹翻的风险上门找到媒婆逼着孩子去相亲。可心急等不得豆腐烂,孩子虽然听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往往有心栽花花不发,虽然很多人认为相亲并不是那么不受待见,选择了无奈的接受,但是他们对于相亲的结果却并不看好,逼迫式的相亲,使单身男女失去了相亲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不仅是因为相亲的年轻人心里对被逼相亲怀有排斥心理,更多的是短暂的交流,并不能“一见钟情”使大多相亲双方获得深入全面的了解,颇难找到真爱。虽然“被相亲”的成功率并不高,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家长安排儿女相亲的热情。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传统因素的存在,以相亲来找对象的方式很受欢迎,一天相亲许多次,许多相亲者对于相亲本身也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想法,使得相亲成了流水作业“苦了孩子”的同时,也“乐了媒婆”催生了农村地区“媒婆”行业的发展,春节期间说媒的价格,相亲不论成功与否,收取费用200元,而对于相亲成功的,则要收取费用2000~3000元不等的酬劳,有些媒婆单在春节期间的收入,轻轻松松便超过万元。

  其实,万事随缘,心无增减。缘分到了,躲都躲不了。但愿普天下父母不要干预孩子的婚事,因为费力难讨好;但愿农村未婚男女青年能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挣脱父母、媒婆对婚姻的束缚,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真正找到心仪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