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该谁调解楼下住户频遭高空垃圾?

14.04.2015  12:09

  昨日凌晨1点,万籁俱寂。“”的一声,一个装满红色油漆的啤酒瓶,砸在7楼的阳台上,红色的油漆四溅。这样的场景,从今年2月起,已多次发生。住在华润翡翠城二期704号房的何大爷说,这些物品都是楼上804房扔下来的。“他们想在我们阳台上空搭一个违建,我们没同意,后来他们私自搭了,我们举报了,规划局上门进行了拆除,自从我们举报后,他们就一直扔东西下来报复。”对于楼下何大爷的指责,她回应说:“乱说,我吃多了?没得事从楼上往楼下丢东西。我们房子那个结构你也看到了,吹风下雨的话,楼上的东西落下去是很正常的。”(4月13日《成都商报》)

  因为楼上住户想在他们阳台上空撘一个违建,楼下住户认为肯定会影响他们的采光没同意,后来楼上住户不管楼下住户的合法权益私自搭了,楼下住户举报了,规划局上门进行了拆除,自从楼下住户举报后,楼上住户就一直扔东西下来报复,理当受到谴责。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楼上这种“从大年初四开始,油漆、墨汁、垃圾、臭鞋,甚至屎尿,都从楼上扔下来,扔20多次了。”做法,这样的“高空炸弹”时刻困扰着何大爷一家,“我们找物管和社区协调过多次,报警依靠他们的力量及时解决报了7次,还是这样。”其实,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尤其在城市里,生活空间更是有限,如何处理邻里关系显得更为突出。我很赞赏过去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认为邻里关系也应该如此,互相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以邻为善。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做得到的却往往很少呢?诚如有识之士所言,主要原因是在当下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如果利益诉求和解决机制不畅通,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跟不上,难免会有人产生报复他人的病态心理,迁怒于他人,并采取极端方式来危害社会。一方面要加强公众的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完善社会干预机制和防范措施,对一些邻里纠纷,依靠政府部门“公了”毕其功于一役用强制力量解决,未必是上之上策也;“先礼后兵”发挥老干部、老党员和老同志的作用,“私了”通过说事协商化解矛盾,可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我国传统社会依靠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和老同志等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他们思想好、经历长、经验足、威望高等无形资源,使他们的晚霞更生辉,化解邻里、婆媳矛盾,当好社区调解员。这种方式不仅廉价,而且起到了和事老的作用,化解了邻里矛盾。随着社会的变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这种力量有所减弱。老干部、老党员和老同志是社区的宝贵财富,是社区事业的功臣,如何发挥他们的余热?是社区工作者值得考虑的问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但我想依靠他们及时帮助协调邻里之间的关系等,防止小事情酿成大事情,这种方式仍然值得“发扬光大”得到增强。面对楼下住户因举报违建频遭高空垃圾,而楼上称或是风吹的进而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大言炎炎说什么“他们既然有证据,就让他们去告嘛。”楼下住户找物管、社区及报警都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之下,楼下住户何大爷说,他希望楼上停止这种抛物的行为。“我们已经取了证,如果楼上再这样做的话,我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由此可以看出当地社区缺乏能有力妥善调解邻里冲突纠纷的有关组织。这也启示我们,应当重视在城镇社区、村委会建设类似说事会性质的民间组织,吸纳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和老同志参与,为社区和谐起到调节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