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汽油每吨上涨5元
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宣布,12月12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高位震荡,“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12月26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12月12日调价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基本持平,调价金额不足50元/吨”。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这是今年3月26日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发布以来,中国成品油调价第六次出现搁浅。但回望整个2013年,中国成品油调价仍是历年来调价最多的一次——“八涨六跌”共14次调整(包括新定价机制出台前的一次涨价),远超2012年全年7次调整、2011年3次调整和2011年4次调整的次数。
“从今年市场的讨论和关注度就可以看出,最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还是比较受肯定的,至少,相比以往,很少出现负面的反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一方面,消费者确实逐渐适应了调价的节奏和次数;另一方面,今年的国际油价‘很给面子’,没有出现当年直线上升到150美元/吨的情况,否则,出现何种市场反应还很难说。”
改革
跟上国际油价走势
2009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上一个版本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下称“试行办法”)。当时的规定是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如平均油价波动超过4%,就相应进行油价的调整。简言之,不考虑国际油价上涨到130美元/吨以上等因素,中国成品油是否调价的“红线”就是“22天”和“4%”两个“必备条件”。
但市场从2010年开始就不断出现对试行办法的质疑之声,消费者也认为,“国内油价‘涨快跌慢’”,跟不上国际油价的走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官方表述是,上述机制操作有两个明显缺点:首先,周期太长,“22个工作日再加上节假日,就是一个月时间。但现在,国际油价每一天都在变动,所以,我们因时间长,就不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变动的情况”;其次,现行机制设定了调价的变动幅度,即22个工作日国际油价的变化幅度达到4%,就会相应调整成品油价,如达不到4%,国内油价就保持稳定,“但不调,同样会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及时反映到中国成品油的价格上来”。
在此背景下,新版本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于3月26日正式出现在市场中。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成品油调价周期由原先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
“按照新机制要求,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但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社会成本,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国家发改委称。
这让市场今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调价节奏中。据中宇资讯提供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资料,截至12月27日,新机制运行以来成品油价格一共经历了“七涨六跌六不调”19轮周期。其中,汽油累计上调1065元/吨,下调1050元/吨,涨跌抵消后累计上调15元/吨;柴油上调1025元/吨,下调1030元/吨,涨跌抵消后累计下调5元/吨。全年汽油累计上调5元/吨,柴油下调15元/吨。
这在总体上符合今年国际油价的走势。抛开加权平均值、挂靠的多个油种不算,仅以“直观”上的数据,且选取与中国市场颇为紧密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称“布油”)计算。今年3月28日,布油报收于109.69美元/桶,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布油则报收于112.14美元/桶,涨幅不到3%。
【1】 【2】 【3】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