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抗美援朝老战士 回忆峥嵘岁月

07.11.2013  19:34

  60年前,随着一纸协议的签署,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以中朝人民的胜利和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不朽的传奇。日前,记者来到芜湖市第三干休所倾听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讲述自己关于那场战争的难忘经历。

  设巧计成功抓俘

  原芜湖市军分区司令员、现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德品老人今年已经82岁高龄,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革命。对于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老人有着一段特殊的记忆。

  1951年,陈德品随志愿军35师105团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当时他任侦察股长,主要负责侦察敌情。在获取敌方情报方面,抓俘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是据陈老介绍,在他们部队开进朝鲜之前,整个志愿军却很难抓到俘虏。陈老解释说,过去他们抓一些掉队的、伤病的或者是后勤保障的俘虏很容易,但在朝鲜,美军都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士兵都乘坐坦克、装甲车,几乎没有步兵。而志愿军基本都是步兵,所以即使追击溃退的敌军也很难赶得上,自然也就很难逮住俘虏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遭受过挫折的陈德品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地谋划着新的办法,终于他们的机会来了。朝鲜是个多山地的国家,不少当地老百姓为了躲避战火,纷纷躲到了山上的洞穴里生活。一次,陈德品带领的侦察连队在敌军驻地附近发现了这样一处山洞,他顿时有了主意,带领战士们躲到了洞里,准备伺机行动。在埋伏期间,陈德品让战士们装扮成朝鲜老百姓的样子,每天在山洞口按照当地习惯头顶水罐、洗衣、做饭,用来吸引、欺骗敌军。这时,他们的行动也引起了敌军的注意,可正当“”要上钩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雪,敌人便不再出动,雪就这样一直下了整整三天。在埋伏的第六天,雪停了,陈德品他们再次故意“暴露”,果然敌军中计了。第七天下午,一个排的美军穿着白色雪地外套,在炮火掩护下缓缓地向山洞搜索前进。见此情景,陈德品他们并不着急,而是等到敌人走近时突然开火。这时,受了惊吓的敌军乱作一团纷纷后撤,而战士们则迅速出动,在溃乱的敌军中成功抓获一名朝鲜翻译和一名美军士兵。

  陈德品的侦察连队抓获了美军俘虏的消息迅速上报到志愿军总部,彭德怀总司令马上派来了专车将俘虏送到总部审问。陈德品和他的战士们也受到了上级嘉奖,他们智擒俘虏的事迹还被编成了快书在全军演唱,并通过广播传向全世界。

  战敌机大涨军威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由于没有制空权,我军的地面部队常常要遭遇敌机狂轰乱炸,损失惨重。在保卫我军安全和打击敌人的斗争中,志愿军老战士阮万钧所在的炮兵部队就是一支与敌人“空中狂魔”勇敢搏斗的威武之师。

  现任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的阮万钧也是一位参加过多次革命战争的老战士,1951年,他随志愿军炮兵63师入朝作战,他的部队主要担任打击敌机的防空任务。阮老介绍,刚来到朝鲜不久,他们部队就与敌军打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们负责保卫永柔机场,趾高气昂的敌军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从多个方向,以多批次向他们袭来,想要炸毁机场并一举消灭我军63师。“当时美机疯狂到极点,离地面只有30多公尺,连驾驶员的头,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阮老说。面对第一批上百架敌机,阮万钧所在部队沉着应对,在师指挥所统一指挥下,集中火力对威胁最大的敌机进行猛烈射击。随着一枚枚复仇的炮弹射向敌机群,当即击落敌机一架,击伤数架,首战告捷。当敌方飞行员跳伞降落时,63师的一位连指导员迅速带领战士将其擒获。而这一场景正好被带着照相机的阮万钧摄入镜头,将这个历史性时刻永久保存了下来。

  美军不甘失败,随后又发动了多轮攻击。63师广大指战员越战越勇,与敌机展开“拼刺刀”式的陆空搏斗,又击落击伤敌机多架。阮老说,这场战斗从早上六时二十分开始,一直打到下午六时二十分才结束,整整十二个小时。总共击落敌机5架,击伤8架,俘虏飞行员一名,打死打伤飞行员多名。这次战斗也吸引了不少朝鲜老百姓观看,阮老告诉记者,其中有个朝鲜老大爷还伸出大拇指高兴地对他们说道:“吉原棍,曹斯米达!”(志愿军,好样的!)

  经过这一仗,敌军不得不收敛了嚣张气焰,从此敌机再也不敢轻易对我军63师发动攻击。阮老介绍,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部队先后参加了保卫平壤美林机场、粉碎美军“绞杀战”等多次战斗,包括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儿子所驾飞机在内,共击落敌机233架,击伤1300余架,沉重打击了敌人,扬了国威军威。

  离休后奉献社会

  如今60多年过去了,朝鲜战场的硝烟早已消散,陈老和阮老也离休多年。离休后,二位老人也没有闲着,而是将自己一生的革命经历作为宝贵的财富教育下一代,并继续发挥余热为国家建设而服务。

  陈老从多年前就担任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会长,积极为军史研究献力,并长期为城市的文明建设事业出谋划策。阮老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革命生涯中所见所闻撰写成各类文章,为后代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同时,阮老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大中小学校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下一代,没有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图为阮万钧讲述当年的故事。

  记者 杨唯伟 文 赵亚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