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兵讲抗战往事(之二)
老兵档案:
张第富,1923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沙塘村,曾就读于黄埔16期内燃机专业,军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在云南,一直在滇缅公路上运送军需物资。张第富两次参加中国远征军,中尉军衔。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用飞机轰炸仰光、曼德勒、腊戌等城市,只要发现运输队就疯狂阻击,用机枪等扫射、轰炸。1942年2月,当时归属抗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部第五集团军的张第富第一次入缅抗战。2月下旬,有一次车队运的物资刚进腊戌就碰到拉警报,张第富所在的车队即刻将车辆开进山里找隐蔽地躲藏起来。当日本飞机离开后,清理轰炸现场时才发现躲在树林中的车辆被炸坏、炸废,包括人员死伤,损失很惨重。而张第富所在的车队幸亏躲避在山崖旁边,免于一难。1942年4月底,张第富参加仁安羌战役时,在运输过程中被日军飞机机枪打穿头盔伤及头部,医生要求他休息治疗,但是他考虑到当时战况紧急所以仍然坚持运输,现在老人的头部还能隐约摸到一个凹陷的坑。
如今的张第富已经是93岁的高龄老人,但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抗战岁月,他总是激动地说:“已经过去70多年了,那时的我们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在滇缅公路上运送士兵以及军用物资。那是真是没日没夜地跑啊!我们脑子里只想着怎样多拉快跑,争分夺秒。每天颠簸劳累往返在公路上,毫无怨言。有时根本顾不上吃饭,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弄点压缩饼干吃,不过那也是找时间揪两口啊!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醒了又接着跑车。”“为了物资安全,有时还要绕开敌军的追击。前面没路也往前开,碰到干枯的河底是沙子就开过去,爬坡上不去就用镐、铲子挖出一条路来。因为深知时间的宝贵,不管是运送士兵还是军用物资,一会儿都不敢,直到送达目的地,心里想的就是不能耽误时间!要打败鬼子!”
如今,这片曾经饱受战争摧残的中华大地早已恢复平静,但我们不应,也不能忘记那些在半个多世纪前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独立而浴血奋战、英勇战斗的老兵们,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今天这美好的生活,向抗战老兵们致敬!希望那令人难忘的生死记忆,能时刻警示我们牢记历史,珍视和平!
老兵档案:
杨嵩,1927年出生,浙江金华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他跟着身为医生的父亲来到江西。1943年,杨嵩报名加入青年远征军208师622团,参加集训学习抗战技术。杨嵩曾在厦门、南京、芜湖、上海等地参加抗日战斗。
在江西健在的抗战老兵中,89岁高龄的杨嵩算得上是一个“名人”,不仅是因为他和媒体打交道多,更因为老人家是一个“热心肠”,晚年生活频繁地出现在社会各项公益活动中。现在,杨嵩老人和老伴生活在南昌铁路五村。笔者是第一次来到杨爷爷家,老人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杨爷爷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给我们讲诉他的抗日故事……
1943年,17岁的杨嵩还在赣西北第一临中读书,父亲在伤病医院担任外科主任。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年轻的杨嵩经常带老师和同学去父亲工作的医院看望战场上受伤的抗日官兵,听他们讲述抗日经历。日本鬼子在华的种种恶行使杨嵩和他的同学出离愤怒,杨嵩心里狠下决心要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能直面敌人、亲手报仇的机会直到1943年2月才来到。
1943年2月26日是杨嵩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天,政府在全国号召知识青年从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在学校得知了这一个消息后,杨嵩立马回家向父亲表达了要弃学从军的愿望,并表示抗日胜利后再去上大学。父亲在短暂的犹豫后最终同意了杨嵩的决定,第二天就带着杨嵩到分宜报名参军。当地的许多群众手拿红旗,放着鞭炮欢送他们出城,那一天的场景杨老至今历历在目。
1943年3月参军,隶属青年远征军31军208师622团,时年17岁。参军后,杨嵩被派往江西黎川县进行了9个月的军事训练。1944年元月,杨嵩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开赴缅甸同日军作战。在众多战役中,杨老对上海的一场战斗记忆深刻。那是一场经过周密部署的伏击战,当时的日军调动大量兵力经广岛、长崎进攻淮河一带,杨老所在的部队由团长亲自指挥,在上海闸北火车站周围布网伏击日军主力部队,在三天两夜的持久战中,日军最终弹药、汽油耗尽,那场战斗总共歼灭日军主力二千多人,收获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
1944年3月,杨嵩所在的部队离开缅甸回到国内,先后在厦门鼓浪屿、安徽蚌埠、上海等多地和日军作战。1945年9月4日,驻浙江地区日军投降点设在杭州长新乡宋殿村(今富阳受降镇中秋村),韩德勤中将等中方代表接受日方代表日军133师团参谋长樋泽一治大佐等人的投降,日方投降代表呈缴证明书、日军驻地表、官兵花名册和武器清册。侵浙日军投降时,杨嵩作为代理监督队长在战俘营看管几十个受降的日军。
7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那段岁月,杨老感慨道:“九生一死,浴血奋战,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当年的英烈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好好珍惜。”
老兵档案:
陈震卿,1926年出生,福建福州人,1942年6月报名参军。在福建马尾海军练兵营学校受训3年后,1945年下半年,陈震卿被分配到浙江温州永嘉县西部的担水山驻防,负责布水雷工作。
当年,16岁的陈震卿瞒着父亲参加海军,在福建马尾海军练兵营学校受训3年后,1945年,陈震卿被分配到浙江温州永嘉县西部的担水山驻防,负责布水雷工作。他和战友组成的布雷队伍被称为“海上游击队”,神出鬼没,是日军心头大患。陈老曾经和战友一起炸毁日军军舰20多艘。
陈老说:“我在学校重点学习的是布置各种水雷,当时国民党海军非常孱弱,根本不能与日本海军抗衡,只能采用这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阻止日本海军进攻。”
担水山是永嘉县的制高点,站在山顶永嘉县全景一览无余。陈震卿所在的部队统一着便衣,分成六七个小组,每个小组7个人。每当有情报显示日军要经过某个水域,陈震卿就和战友们提前到这个航道布置水雷。
抗战结束后,陈震卿随部队接收战败国日军军舰20多艘,并被委任101炮艇艇长,先后驻防上海吴淞口和咸宁。
陈老回忆道,那时最开心的是站在山上看到海里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响声,水柱滔天,这说明有日军军舰触碰了水雷。“我们的队伍神出鬼没,被称为‘海上游击队’,日本人听得到但是看不到也抓不到。”陈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