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崖听雪:捂住“专项资金”口袋还需三只手

29.06.2015  10:44

  今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14年度审计报告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去年有一些企业和个人采取伪造社保证明、签订虚假合同、虚报职工人数、重复申报等方式,骗(套)取专项资金12.6亿元。(6月28日人民网)

  专项资金,早已是我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专款专用的特点,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说,“专项资金”在我国大大小小的项目中,公益活动中,有着不小的功劳。但伴随着专项资金诞生的,还有一个词叫“挪用”。

  最近几年,发生了几起严重的“专项资金”被非法挪用的事件,而纵观这些非法挪用事件,专项资金要么被贪腐分子当作做生意的资本,要么被用于楼堂馆所建设、发放补贴或招商引资奖励等。可见某些地方领导对于专项资金只看到“资金”二字,却严重忽略了“专项”,导致某些专项资金只是白花花的银子,而失去了它本来的用途和意义。

  我国正逐步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程序,对专项资金的审批也变的越来越严格,同时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正逐渐变的透明。笔者认为,要捂住专项资金的口袋还需三只手去做。

  首先就要防止“无名之手”进入口袋。某些单位为了获得专项资金,巧立名目,甚至有的项目让人啼笑皆非。上级部门对于这类申请,除了要毫不留情退回去,更要制定惩罚机制,这样这些巧立名目的项目才会越来越少,资金才不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跟紧流出口袋的钱,同样重要。在发生的几起资金挪用案中,常常是专项资金在拨付到位后,就立马“变了味”。贪腐分子主要利用各种“软权力”牟利,以社会公益事业、落实政策等为招牌暗箱操作。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拨出去就不管”的心态,在让其“放手干”的同时,也要看紧资金是否用到了刀刃上。

  最后一只手是公众监督。专项资金的监督是一项大工程,仅仅依靠上级单位的监督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利用好互联网等新的媒体监督,畅通公众监督的渠道,从外部保证专项资金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