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积分入学”能否让 “候鸟”梦圆?

25.12.2013  11:15

  根据新颁布的《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实施意见》,2014年起,来沪人员持《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且满足其他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方面,享受与本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教育服务。(12月24日新京报)

  有这样一个群体,父母在城市奋力打拼,为城市建设贡献着他们的青春、汗水。但是,受政策、经济条件等种种客观原因影响,子女或是与父母分居两地,节假日才能短暂相聚,开学之时就要纷飞原地;或是费九牛二虎之力,缴纳昂贵的借读费、赞助费后,暂时寄居城市,与城市孩子一起学习、生活,看似与城市孩子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其实不然,中、高考时,他们又必须得返回原籍参加考试。

  于是,这一类群体有了一个形象的称谓—“候鸟”。从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报道里,我们看到:城市父母为了孩子入学、入托费尽周折,想尽办法;农村孩子与父母分别时的恋恋不舍,相拥而泣;成千上万的学子返程时,脸上隐藏的辛酸和无奈……这样一组镜头不知让多少国人为之动容。

  不可否认,教育资源紧张、分布不平衡是造成“候鸟”纷飞的一个最直接、客观的原因。但是,农村孩子在城市入学难更暴露出户籍管理、流动难等深层次顽疾。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新闻媒体的报道、社会各界的呼吁引发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不少地方出台新政,通过新修教学设施、增加师资力量、合理调剂班额人员等手段,着手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相对于上述手段,上海市人民政府从户籍制度入手,让随迁子女享受与本市居民同等的教育资源的“新政”一出台,便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可以想像,这一“新政”出台,带来的是教育公平的阳光,照射的是基层农民群体,赢得的定将是民心民意。然而,“积分入学”就真的能让“候鸟”梦圆吗?

  该意见中:“持《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为前置、必须条件。而查阅《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笔者发现,《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组成。其中,与农民工最为相关的部分是基础指标,它对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等分门别类赋予一定的分值。而对于学历、专技要求则稍显苛刻,大学专科以及技能类取得国家级职业资格最低5级以上才能获得相应分值,因此,对于大多学历低、无一技之长,而群体广泛的农民工朋友来说,要想获得120分的积分,无疑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再次被纳入了国家的重要日程。真心希望改革的力度再大点,措施再狠点,真正打破户籍管理这块“坚冰”,让“候鸟”不再迁徒,让学子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