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春运机票“跳水” 还是旅客“跳坑”

09.02.2015  11:39

  随着春运拉开帷幕,上海出发的机票价格节节上升。不过,记者从旅游机构获悉,2月5日起国内燃油费降至0元,今年春节的反春运线路机票出现不到百元的超低价,堪称史上最具性价比的春节国内旅游季。(2月8日新闻晨报)

  去年,民航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深化价格改革,放开民航定价,民航企业可自主定价。然而,新闻报道“重庆到广州的机票38元,南昌到上海的机票75元”,不仅不符合旺季价格上调、淡季价格下调的市场价格趋势,反倒跳楼甩价,确实意料之外。毕竟如此票价,已远远超越“红眼航班”,没有合理性,反倒有虚假广告嫌疑。故而有纵然春运机票大跳水,游客还是会害怕是否会“跳坑”的消费心理。

  当然,在综合因素影响下,今年春运民航价格下调那也是情理之中的。首先是受全国高铁大范围开通的强大冲击波下,分流一部分游客在所难免,不得不采取可耻的反击;其次是在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内CPI持续多月下降的价格政策影响下,机票价格上涨孤掌难鸣;第三是国际民航事故间歇性频发带来的民航不安全假象,左右游客选择性回避,乘客谈“飞机”色变;第四是国营和民营民航公司遍地开花,供需矛盾突出,恶性竞争短兵相接,让不景气的民航企业雪上加霜。

  原本,分散高密度的春运人流,多元化选择出行渠道,多样化选择交通工具,对平安春运那是极好的。只可惜,国内航班长期贴上了“身份”标签,从不放下身段,戴着有色眼镜定位乘客,以至于不少游客宁可通宵挤火车,也不坐飞机遭白眼,让选择民航出行缺乏普适性。

  不能忽视的是,以往各种所谓机票价格下降的新闻,乘客最终难受益坐实一个有一个谎言。所以,这次“反春运”机票到底又是玩的是文字游戏,还是真金白银地为乘客捂紧腰包?公众还在试探中。如果所谓百元“反春运”机票,又是给游客挖的一个大大的坑,到头来出行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诱人的蛋糕,甜蜜的诱惑,沦落成归途成重大负担,“先上车,再宰客”,游客直呼“上当”,教训惨痛。

  打价格战,说明我国民航业还是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恶性价格竞争,不仅背离价格曲线,扰乱民航秩序,不利于民航企业发展,而且高价低价的极端也超越了乘客的接受极限,反倒带来民航业游客群体的极速不稳定。开启浮动调价窗口,应走“温情路线”,陡崖式调价,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然大减。

  所以,低于百元低价机票宣传,可耻可笑,没有操作性,没有可信度,即使确有类似航班,价位也符合事实,也难以挑动游客的神经,承载量为零在所难免。治愈民航价格“票价”疯疾,在游客头上动刀,不如在民航行业和民航企业上动刀,更来得彻底有效。

  一方面是国内民航业应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培养国内游客主动选择乘坐经济适用性航班的消费习惯,多元化的出行习惯,即可坚强铁路运输压力,又能带来民航游客井喷,多赢局面提高了国人的春运幸福指数。另一方面是民航企业应主动颠覆发展理念,改变服务方式,重新定位人群,常规合理定价,定价机制灵活高效。第三是社会公共媒体应该有社会担当,对民航安全性和飞机事故的概率进行合理宣传,趋利避害,消除消费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