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隐患区 走上致富路

04.09.2014  19:49

今后,我们要依托梅岭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攻农家乐,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村民脱贫指日可待!”红山村主任刘以昂,憧憬着以后的生活时神采飞扬。

仲秋时节,大地正在为秋后的丰收蓄积能量,映入眼帘的是生机勃勃的绿。对于红山村的村民来说,这个秋天注定是一个欢欣鼓舞的季节。43户村民搬出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山坳坳,告别地灾重重的隐患区,住上交通便利宽敞明亮的新居。记者一行慕名走进了红山村,一起分享村民的喜悦之情。

马路边,一精心整理的平整地块上,三排整齐的小楼,座落其中,40多幢房屋,每幢二层半,统一风格、统一款式、统一户型,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这就是红山村村民的新家。我们来到了第一排的刘大娘家,宽敞的客厅,装修不错的卧室,高档的家俱,或许刘大娘家生活水平在村里差不了。大娘家的厨房干净整洁,炉灶让大家好奇——农村传统的柴火灶,砖砌的烟囱蜿蜒伸出墙外,一硕大的名牌排油烟机恰到好处地落在两口大锅的上方。正在择菜的刘大娘高兴地说,真的要感谢政府,跟以前的居住条件比,就是天上地下,没想到我们老百姓有这福分!

以前的红山村在离新居民点大约5里的一个山坳里,村民的房子依山坡而建,层层叠叠,多是土夯的墙,一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通向村里。生产力落后,土地贫瘠,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村民收入在梅岭镇垫底。尤其叫人提心吊胆的是猝不及防的地灾,一到汛期,村民的心就吊到了嗓子眼,遇到暴雨,住在下面的村民家就会浸水,小型泥石流、滑坡时常发生。村干部和国土所的干部职工这个时候也高度紧张,一有险情就得立即通知村民转移。2007年开始,村里就整体搬迁多次向上反映,但苦于没有安置的地块和资金的短缺,一直不能如愿。2011年,市扶贫办和湾里国土分局联合立项,依据《湾里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红山村地质灾害隐患区村民整体搬迁。湾里国土分局多方协调,帮助村里申请了市级新增用地指标,开辟建设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免费为村民办理各种建房手续。政府出资42万元,负责“三通一平”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每人发放4000元安置金后,又按照每户15000元的标准发放危旧房改造补贴。为让群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村民的安置点放在离“梅岭第一漂”的著名漂流景区不到500米的地方。

你看这里环境多好,天然森林氧吧,喝的自来水是经检测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山上清泉。每年的七八月份,高峰时每天有几千人在这里漂流、游玩,农家乐能不挣钱吗?”东昌村支部书记黄筱璜发出由衷的感慨,“我们的村民活动中心已具雏形,花园也正在修建,基础设施全部完工时,村容村貌又将大变样!

村民刘以杼家的房子正在搞装修。儿子在外做生意挣了一点小钱,好好装修一下,争取过年搬到新家。老刘说,我这房子共花了30多万呢,一家4 口住着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带劲!从他爽朗的笑声中,我们难猜测出他眼中的“小钱”又是多少呢?

随着梅岭被列入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后,外来游客趋之若鹜。虽然目前,我们村还比较穷,但是头脑活泛的村民已开始准备发展第三产业,搞个农家乐或特色小卖店。到时,很多在外打工的青壮年肯定会回家,大展宏图。你们下次来时,指不定能吃上我们地道的农家菜。刘以昂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