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见”: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和媒体的边界

01.04.2014  12:37

3月31日0时4分,演员文章在个人微博发表声明:“我文章,在生活中写就了一篇大错特错的文章。我辜负了马伊琍和孩子,辜负了家庭,辜负了丈夫和父亲的称呼,辜负了所有对我寄予期望的人。对不起,请接受我发自深心的歉意和愧悔……愿日后再不负人。

3分钟后,文章的妻子马伊琍在微博响应:“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微博小秘书:#周一见#当事人@文章同学 在31日0点微博公开回应。其微博2小时互动量破87万,5小时30分130万,早9点突破200万。单条9小时转发90万,超王菲宣布离婚微博转发总数,创微博信息扩散新记录!@马伊琍 微博回应9小时互动量174万,ps.微博夜猫子真多!

围绕文章绯闻的微博热议,成为这个周末的第一热点。支持的、反对的、质疑的,各执一词,每个人似乎都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公众人物当谨言慎行

演艺界公众人物的不当私情被曝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因为此前文章曾经多次“”过夫妻恩爱和人伦亲情,深情告白:“我从来没觉得我有什么牛的,我这辈子最牛的就是,我的女人叫马伊琍。”因此对众多网友来说,文章出轨如晴天霹雳而格外不能接受。

@红毛衣的冬天:既然怕曝光、怕对不起家人,为什么还要在妻子身体最脆弱时搞地下情?良心何在?很多人都在劝媒体不要公布,主要是考虑妻子的感受。男人对自己女人保护不好,还要伤害她,让众人去保护?所以,支持曝光!

除去那些态度激烈的谴责,这样的批评显得沉痛而有分量:

@陈里:孩子,你是咱西安走出来的男人,再有两个月就30而立了。一部《奋斗》让你成为大明星,成就了你们的婚姻和名声。剧中局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少男少女,像无数影星一样给年轻人树立了偶像,今天再把偶像毁掉,你可知道你们的过错?希望你们把故事演下去,有个好的结局。西安啥地方?给西安男人争口气!

像演艺界明星这样的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得到“粉丝”拥戴、媒体追捧,吸纳了众多的社会资源,收获了商业利益和个人名望,因此理应让渡一些私权利给公众的知情权。其年龄、身高、个人爱好、婚恋轶事等等原本纯属隐私的事情,属于大众的“合理兴趣”范围;作为某一方面的成功人士,社会还希望他们堪为年轻人的表率,因此媒体追踪报道他们,大众谈论和品评,是正常现象。公众人物,当谨言慎行,努力做到表里如一,否则在这个“大众麦克风时代”,忽悠不了公众,反而容易把自己也忽悠进去,落得灰头土脸,跌得鼻青脸肿。

媒体监督的法律和道德边界

但这次某周刊的提前高调剧透,“周一见”对3位当事人的心理煎熬,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

@打开氧气罩的巴斯光年:媒体让这个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你们有想过这样做对文章他们三个谁好了?情愿让他们自己低调的处理,也不想看见你们周刊大肆宣扬!

@网眼八分斋:穷凶极恶的看热闹,心怀叵测的找隐私,不择手段的搞个人,奔走相告的传恶意!热衷于别人的笑话,关注于他人的厄运,娱乐圈的炒作,竟超过马航事件影响!悲莫大焉!

八分斋用语可能有些夸张,却值得认真反思。《人民日报》曾撰文评王菲车辆被逼停事件:明星也是公民,采取强制方式拍摄新闻图片,显然逾越了采访权的合理边界,不仅有违职业道德,也在事实上给他人造成了伤害。更何况,在“围追堵截”者中,有的还不具备采访权。而截停行为,本身也有触犯“危险驾驶”的嫌疑。这样粗暴的做法,背后是盲目追求点击率、收视率,是不合理的经济利益在作祟。后来,该网站为“截停并过度拍摄”及审稿不严致歉。

英国一家法庭的陪审团判决:王妃戴安娜死于“非法致死行为”,应主要归咎于司机亨利.保罗酒后驾车和媒体“狗仔队”尾随追逐。舆论曾对“帕帕拉兹”(Paparazzi)恶行给予猛烈抨击。意大利语“帕帕拉兹”,在西方代指追踪名人、偷拍名人隐私的记者。

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教授在微信表示:公众人物不同于普通百姓,他们在享受媒体追捧或宣传的同时,理应受到媒体的监督,理应让度部分隐私。但问题在于所涉隐私属于哪个方面。媒体的传播功能,应当包含教化的意义,应当遵守和维护公序良俗。现在有些“非主流”媒体为吸引眼球,专以猎奇情色和绯闻为能事,追求所谓轰动效应,格调低下。媒体本身是到了检讨自身的时候了,娱乐也绝不能无下限。你到底想给受众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到底想引导受众做什么?

@女子叶小雅:监督公众人物不是一天到晚追究明星的绯闻,这个公共人物更应该是官员、公权力。媒体应该监督公权力有没有滥用,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维护公平正义。

西方学者甚至断言:“公民在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的过程中,有时将不可避免地要与势力强大的大众传媒作斗争。”要尊重舆论监督,也要警惕媒体霸权和媒体暴力。

对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说NO

社会转型期,人们身历和目睹了太多的不正当竞争和道德失范现象,变得躁动不安,愤懑中又夹杂着反叛和调侃的成分。特别是网络帖文,经常具有某种娱乐至死的心态。这个周末网上热传这样的帖子:

今年跟马有关的,还真是流年不利啊:演员午马去世了,马航出事了,马云余额宝遭围剿,马化腾股票乱跌,车王舒马赫还没苏醒,哈利-波特里的马尔福出柜了,马英九、奥巴马现在焦头烂额,皇马似乎木有戏了,马伊俐让全国人民期待周一上班!马年别闹 。

公众人物的婚恋出现状况,经常引出是不是“相信爱情”的议论汹汹和情感波澜。公众人物作为当代的人格样本,有利于公序良俗的反思,和道德心的培植。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无节制地“消费”遭遇曝光的公众人物。人皆有不忍之心。尽管他们有这样那样严重的道德瑕疵,但公众仍需要考虑其内心感受。

台湾媒体非法偷拍曝光璩美凤床第隐私后,当事人恳求:“如果你看过我的日记,如果你览过我的身体,现在我只祈求你用一丝的悲悯,尝试着来阅读我的心。

1935年女影星阮玲玉自杀后,有狗仔队在她家门口垃圾箱里翻翻捡捡,企图找出一些惊人的隐私内幕,好像也有斩获。然而,当时的上海新闻界一致拒绝刊载,让这位悲鸣“做人难,做名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的才女平静地离去。这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冒险家乐园”还没有丧失基本的新闻伦理底线。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