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何不对“伪造证书”寻根究底?

10.04.2015  11:23

  近日,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语委办)发布公告,称发现有机构伪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证书,并利用在“湖南省语委网”和“湖南畅言网”上建立非法链接,提供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查询。(4月8日 湖南教育新闻网)

  “办假证,电话:******”,街头墙角,我们经常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或显眼或隐蔽的黑体字符,别说普通话证,就算是身份证、资格证、毕业证、荣誉证,乃至护照等等,凡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证书,几乎都能被伪造出来。在许多中小城市,甚至还有着诸如“办假证一条街”的存在,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尽管相关部门每年都会不定期地组织对这些“假证市场”进行打击,但运动一过,那些假证贩子便又会像从地底钻出来一样,死灰复燃,一切照旧……

  为何“伪造证书”总是泛滥成灾?“假证市场”总是禁而不绝?

  首先,有需求才会有市场。现实生活中,人们出行、办事、求职、晋级晋职等等几乎都离不开各色各样的证件、证书。但是,在许多场合,对于证件证书的验证并不严格,有的甚至还可以通过关系蒙混过关。如此,便给了一些投机倒把分子可乘之机——用假证来窃取非法利益或者职位,于是,“假证市场”也就应运而生,有了生存的土壤,直至泛滥成灾。

  其次,监管不力让“假证市场”总是禁而不绝。一是用人单位的疏于监管。这主要体现在各种资格审查环节上,或是要求不严走过场,或是难以认定有争议,或是碍于人情无所谓……从而导致了许多的“假证”能够登堂入室,以假乱真。二是监管部门打击不力。在大部分场合,“伪造证书”似乎造不成太大的社会反响或危害,于是造成监管部门思想上的松懈。只有因“假证”造成大的反响、事件时,才会组织相关的“打假”行动,而这种运动式的打假一般都是收效甚微,根本不能对“假证市场”带来致命性的打击。于是,“你打我躲,你走我来”也就成了常态。三是缺乏社会监管。对于假证、“假证市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全社会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因此,面对各种公共场合“办假证”的非法广告大家几乎都是视而不见,这也无形中助长了“办假证”行为的日益猖獗。

  其实,“伪造证书”对社会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其出入各种场合,谋取非法利益;许多职场人士利用其打压同事,导致了“能者下、庸者上”……这样极易打击人们工作、生活的阳光心态,使投机取巧、偷奸耍滑成为一种风气,从而造成新的社会不公,扭曲人的灵魂,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所以,面对“假证泛滥”的现实,我们全社会都应当反思。一是用人单位要唯才是举,重能力轻资历、关系,看成绩、证书要寻根究底,不给“伪造证书”提供生存的土壤。二是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各种“办假证”的人和机构要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随时随地保持警惕,不给他们可乘之机。三是要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引起人们的警觉,让“办假证者”成为“过街老鼠”,无法遁形。

  只有当全社会、用人单位、监管部门等形成合力,对造假贩假现象抱着一种寻根究底的决心,才能真正杜绝“假证”横行,还社会一片公平、清净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