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卖萌”实非符合教材身份之举

06.09.2015  09:43

  近日,微博上疯传的高一物理教材“谍照”引起了关注。在这组微博图片中,物理教材融入了许多时下流行的元素,如“在光滑的地上摩擦”、“其实一开始学习运动我是拒绝的”等流行语句多有出现。对此,有的网友认为,理科类教材讲述的多是严谨的理论知识,如果语言风格过度活泼,容易转移学生的关注点。也有的网友认为,“板着面孔”不是物理教材的本来属性,接地气的教学语言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教材就应当有科学、严谨、严肃的特点,就如人在许多正式场合,从着装、表情、动作到谈吐等各方面都需要符合自身的身份一样,不可轻易逾越。于是,当高一物理教材乍然融入许多时下流行的元素,不免给人以“卖萌”、吸引眼球之感。

  其实,教材编写者将时下流行元素融入教材之中,或许真的并非为了“卖萌”,其目的应当是很明确的——通过活泼风趣的语言,让严谨板滞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

  然而,笔者以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并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教师。对于同样的教材,各师各教,其效果自是不同,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教学风格、方法和课堂随机应变能力等等。对于生动有趣的生活知识,如果教师只会一板一眼、照本宣科,也会索然无味;对于严谨枯燥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条分缕析,也会使学生听得眉飞色舞,兴致盎然。

  还有,就是对于真正善于学习的学生来说,也并不会对教材挑三拣四。他们会在饥渴的求知欲望驱使下,通过坚韧的毅力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于是,科学、严谨、系统的知识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过度活泼、修饰的语言反而会成为他们眼中的“花架子”,会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鸡肋”、累赘。

  最终,卖萌“教材”原作者的解释也印证了笔者的猜测——事件中出现的所谓“教材”是他们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讲义,而编订这本卖萌讲义的初衷也是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确实,作为“讲义”,来点“卖萌”,也就无可非议了。这就如人在非正式场合中,自由、随便,不时来点小幽默式的妙语如珠,引来众人侧目,有何不可?

  所以,笔者认为,教材“卖萌”之举更有利于我们每个人更好地认清自身,做好自己。作为教师,需要从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着手,先走进教材再走出教材,不做教材的“奴隶”,才会使得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作为学生,也不应对于教材的形式斤斤计较,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努力钻研,勤奋学习,将课本的知识转化为武装自己头脑的武器,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