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捐款排名让爱心变味

16.03.2015  13:20

  近日,看到一教师网友晒出学校“学雷锋献爱心捐款”的情况通报,大红榜单贴满了整个公布栏,鲜艳耀眼、光彩夺目。细细看来,各班名单从多到少列出了每一名学生的捐款数,然后统计出班级捐款总数、人均捐款数,公布栏最后则是按各班人均捐款数从高到低排列的排行榜,表现突出的班级、个人一目了然。

  然而,读完这一页页充满爱心的捐款名单之后,笔者心里竟是沉甸甸的,总不是个味。当然,不是对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动机有怀疑,也不是担心操作的过程或爱心捐款的去向,而是对这排名榜总是耿耿于怀。

  爱心无价,情义无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爱心不应以捐款的多少来衡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总是不自觉地根据捐款数额来排名,设立光荣榜。而这种排名设奖的方式,固然是对那些能力相对较强、条件较好的捐款者的褒奖,却也无形中对那些经济困难、条件较差的捐款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尴尬。

  爱心捐款的本意,是为了体现人间真情,凝聚爱的力量,扶危济困,携手共进。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无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心、向善之心,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学生毕竟都是消费者,他们的家庭境况千差万别,经济条件有好有坏,捐款的能力大小也就肯定不同。而他们却又都有一颗纯洁的心灵,都希望自己的爱心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居于排行榜的末尾,或者拖了班级的后腿,他们将情何以堪?笔者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当班主任要对捐款进行排名时,有同学为了争到第一,又临时决定增加捐款金额,而他的举动,竟然带动了更多学生的加入,竟然形成了一场捐款排名现场“拍卖会”,而那些没有实力参与到竞争中的同学,则是一个个垂头丧气。毋庸置疑,这时的捐款,恐怕更多的并非是捐献爱心,而是一场意气之争、风头之争,已经使得爱心捐款完全变了味,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意义。

  所以,学校在组织爱心捐款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既要肯定榜样的作用,又要杜绝攀比、炫富之风,要让学生真正明白捐献爱心的意义,只要是在自己能力许可范围之内尽了力就都应当得到肯定。班级在组织捐款时,不妨按照捐款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登记,而不是按照金额多少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而学校对班级的评价也不妨将受奖面放宽一点,只要不是消极应对,给一点精神上的鼓励又何妨?

  爱心,需要善待和呵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却也有可能因为一点点的风吹雨打而熄灭。捐款排行榜,真的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