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要解校园“临时工之痛”还需政府给力
河南省教育厅日前下发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通知,要求加强教职员工管理,落实对校长、教师和职工从业资格有关规定,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4月18日《中国教育报》)
长期以来,“临时工”都是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的是临时代课教师,有的是临时安保人员或后勤工作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编制,也没有明确的教师或工人身份,工资待遇更是低得可怜;他们大多是将代课作为寻求正式工作编制跳板的年轻人,或是为了维持家庭稳定的教师亲人,或是为了家庭安稳、孩子学习的学校周边的村民……
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的许多“临时工”是不具备准入资质的,主要表现在一些代课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临时安保人员、后勤人员也没有相应的资格证,而这,也正是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临时工之痛”。
究其原因,严格甚至死板的职工编制制度是关键。众所周知,现在的学校教职工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学生数来计算,尤其在农村学校,除了教师编制之外几乎根本不可能再有安保或后勤人员编制,而且,一些长病之类的教师也要算在正式编制之内,这就产生了村小、教学点大部分都是一人一班乃至一人多班的编制,而且还要挤占所在地区其他学校的教师编制,导致相对大一些的中心小学或完小编制过紧,遇到老师病假或产假等根本无法调剂,更别说还有多余的其他编制了。而学校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教师流动大、病假、产假等不可避免,在寄宿制学校、开营养中餐的学校更是需要许多的后勤人员,这就导致了大量临聘员工的出现。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编制,工资待遇又特别低,很难招聘到具有相应资质的教师或其他人员,无奈之下,学校只能为了工作需要,放宽要求,临时抓丁拉夫,“赶鸭子上架”。而少数临时工因为没有资质、素质低下,也确实为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诸多困扰。所以,从有利于学校工作开展,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确实很有必要。
然而,在当前的用人体制下,学校在教职工的聘用上完全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要解决校园临时工问题,还需政府在政策制定、加强监管上更给力才行。一是在政策制定上,需要再认真审视目前的教职工编制制度,需要从学校班级和学生数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身体健康、生产等特殊情况,教师的待遇留人实际情况等出发,采取因校而异、因人而异的灵活多变的编制制度,不使学校总是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二是在加强监管上,政府相关部门要对教师无序流动、“吃空饷”等现象更加严格审查控制,谨防出现有的学校教师编制过松、有的学校教师编制过紧造成的不平衡,导致教师人心涣散,无心工作。
说实话,为了便于管理,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几乎所有学校真的并不希望有临聘人员尤其是不合格的临聘人员出现,而要做到这一点,还希望我们的政府能有更有效更给力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