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平:浅谈毛泽东主席的调查艺术

16.08.2014  16:38
 

      毛泽东一生做过很多调查,尤以《寻乌调查》最有代表,不仅是字数多,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其调查艺术亦堪称典范。毛泽东虽然不是专业统计人员,但其深邃的思想,宏阔的视野、科学的方法、图表运用的纯熟,对我们今天的统计工作都极具指导意义,从中可以领略毛泽东驾驭调查的高超艺术,学到伟人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从而激发我们统计调查研究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统计调查艺术。

 

  毛泽东的调查艺术集中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审时度势,选点科学。调查地点的科学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代表性,而且影响到开展调查的可行性。当年的赣南战火纷飞,毛泽东审时度势,选择了较为安定的寻乌作为调查点,同时,寻乌调查的选址也是有代表性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

 

  2、目的明确,提纲缜密。为深入了解土地分配中的各种情况,解剖中国城乡的社会结构,毛泽东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提纲,共五章,涉及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每章下面又有许多小标题,这些小标题也可因实际需要而变更或增减,如第三章中的第七小节原来叫寻乌的重要商品,后觉得商品与生意那小节已提到,再考虑到市场是商品贸易集散的场地,后把该小节改为寻乌的重要市场。

 

  3、调查对象,兼容并包。注重从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代表人物中获得事物真相,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从年龄来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既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以职业来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

 

  这从《寻乌调查》一文中的叙述中可见,共调查的11人之中,既有年长的杂货店主、贫农,也有年轻的铸铁工、县署钱粮兼征柜办事员,区苏委员,既有开过赌场,做过小生意的,也有赴过乡试的前清秀才,还有做过缝工,做过小生意,当过小学教师的,被调查对象可谓兼容并包,代表了当时寻乌社会的各个阶层。

 

  4、深入群众、不耻下问。毛泽东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在一个月的调查中,没有一点架子,与调查对象是一种平等关系,与他们共处是一种融洽的气氛,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只要打听到某人知道某种情况,便以三顾茅庐的诚心去拜访、询问。有一次他还帮当地农民插秧,在共同劳动中获得真实材料,只有用这种态度才能获得可靠资料,才能了解真实情况。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注重与调查对象交朋友,比如他在1941年9月13日的《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所说的:“开始时,他们很疑俱,不知我究竟要把他们怎么样。所以,第一天只是谈点家常事,他们晚上没有一点笑容,也不多讲。后来,请他们吃了饭,晚上又给他们宽大温暖的被子睡觉,这样使他们开始了解我的真意,慢慢有点笑容,说得也较多。到后来,我们简直毫无拘束,大家热烈地讨论,无话不谈,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

 

  5、详察民情,材料鲜活。寻乌调查过程中,毛泽东对当地的乡土民情做了详细的了解,收集了大量寻乌商业及阶级状况的材料,甚至对当地故事、俗语、民谣等都作了收集整理。这就使调查文章显得真切、生动、具体,使读者有亲临其境、亲眼目睹的感觉。

 

  在分析寻乌城民国初年一些商店很红火,到民国十一年渐次衰落时,毛泽东就收集了两个材料说明这个原因,原文是这样写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变动了——洋货市场代替了土货市场,即梅县生意代替了赣州生意,寻乌南半县不需要赣州土货供给了。其次是因为子弟很多,生长在那封建经济家庭里(大地主和初期商业资本的家庭里),大嫖大赌,大吃大喝‘练腔调’(这是寻乌的俗语),把个家门了了(‘了了’是指挥霍殆尽了)。那时候(民国十年以前),寻乌城东小学(一些地主凑股子办的,五块钱一股)是个有名的‘毕业公司’。全县地主子弟练腔调,无出息的,拿了钱去这个公司里坐三年,得到文凭,就大摆其架子,用他们的名片上‘城东小学毕业生’几个字,回到家里骗祖宗,什么叫骗祖宗呢?第一是刚毕业的时候,祠堂里头照例赏给毕业生一些钱,叫‘抢花红’;第二是每年和那些秀才举人有功名的平分学谷;第三是每年祭祖完毕和有功名的分祚肉”。从上可见毛泽东广泛收集材料的耐心、细心与恒心。

 

  6、掌控局面,驾轻就熟。在调查会上,调查人应该掌控调查局面,使调查对象围绕调查者的思路转,而不能让其海阔天空,漫无边际,乱侃一通。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既能使大家围绕调查主题知无不言,又能使大家轻松活泼,思路开阔,同时又能使群众讲真话,道实情。毛泽东也很注重调查会的人数,人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驾驭局面问题,正如他在建国后回忆当时农村调查时说的那样:“那种善于指挥的,可以多到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就是在做统计时(如征询贫农占农民总数的百分之几),在做结论时(如征询土地分配平均分好,还是差别分好),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回答。自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究竟人多人少,要依调查人的情况决定。但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7、集思广益,去伪存真。毛泽东作寻乌调查,进行了近20天。他反复思考,觉得还有不少似是而非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于是和古柏商量,召开了有50多人参加的总结调查会。毛泽东对大家说,我来寻乌调查了近20天,承蒙诸位先生的指点,使我获得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今天请大家来核对材料,叫做集思广益。毛泽东在会上将没有把握或不够清楚的问题,一个一个提出来,让大家议论,广泛地征询大家的意见。这次调查会,又开了两天,寻乌调查活动才算圆满结束。

 

  在掌握的大量调查材料中,有些还需要甄别,需要去伪存真。毛泽东在概括寻乌城面貌时,发现其商业盛衰的年限有出人,笔录的材料中出现两处不同时间,一个说寻乌城的生意在光绪二十年为最旺盛,一个说是光绪二十五年左右为最旺。毛泽东对此又作详细调查,最后以充分论据说明具体时间是光绪二十七八年为最旺盛,并且还进一步弄清了以后逐渐衰败的原因。

 

  8、妙笔成文,生动活泼。毛泽东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广博的古文知识为他写调查材料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他写的调查材料文笔流畅,语言生动优美,这全赖于他刻苦钻研,勤学不辍。如介绍寻乌水路情况时,毛泽东的叙述有散文的行云流水的韵味:“寻乌水从桂岭山盘古隘一带山地发展,经澄江、吉潭、石排下、车头、留车,流人龙川,下惠州,故寻乌水乃是东江的上游,船可通到澄江。沿河以澄江、吉潭、留车三个好场为最大,吉潭在三个好中首屈一指。

 

  为增强调查材料生动性,毛泽东在材料中采用了较多当地的客家方言。为说明寻乌地主利用青黄不接之机,抬高谷价剥削的情况,就引用了当地的地道客家方言对话,使地主刻薄与嗜财的嘴脸跃然纸上。为反映寻乌农民群众毫无经济地位,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基本权利,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状,他还引用了当地的歌谣,这些民间方言和歌谣在宣传鼓动农民群众参加红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赣南苏区不仅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统计人的根基和灵魂所在,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为后来的统计工作树立了典范,其创导的实事求是精神成为了统计工作活的灵魂。毛泽东的调查艺术是苏区调查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八十多年过去了,但依然熠熠生辉,鲜活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