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脱掉“马甲”,还公款一个“公道”

01.12.2015  12:08
原标题:周磊:脱掉“马甲”,还公款一个“公道

  原标题:周磊:脱掉“马甲”,还公款一个“公道

  原本卫生局组织的医院法务管理培训班却在途中穿上“马甲”变成四川省内5日游的旅行团。11月29日,湖北省纪委“每周一案”解读湖北某县卫生局公款旅游案。(11月30日荆楚网)

  “公款私用”向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诸如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公款旅游等。虽是“无容于天地之间,人人得而诛之”,却总有一些干部费尽心思不惜铤而走险,只因贪图一时享乐。既然公款是公家或集体的钱款,谁都无权擅自挪用,谋求一己之私,否则既有失偏颇,更有失公道。

  对于挥霍公款,人民群众从来都是深恶痛绝,同时政府部门也亟待治愈这一诟病。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虽然反腐成果颇丰,却仍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心存侥幸,“穿上马甲”的公款私用现象依然没有杜绝。可见,腐败的“黑洞”,尚余法治的阳光没有照进的角落。

  就拿公款旅游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与“变相贪污”如出一辙。而近年来,随着反腐举措的步步升级,巨额违规公款的去向逐渐“水落石出”,大白于天下。群众既为此拍手称快,又不免痛心疾首。近日,一则《湖北一卫生局打“培训班”幌子 公款游九寨沟》的新闻再度引发网友热议。指摘批判之余,更多的网友把矛头聚焦在“某县某局长”上,貌似对于这种“半遮半掩”的揭露姿态心存芥蒂,并非全盘“买账”。足可看出,群众对于贪腐之举,总是怀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精神。

  事实上,国家在公款的“灵活运用”方面至今尚未作出细致的规定。而这一“短板”的存在使得以权谋私者没少在“对策”上下功夫。而掣肘的是,财务部门的态度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仅靠事后审计,也只是“亡羊补牢”,避重就轻地予以处置。不得不说,这一现象的盛衰,与各个职能部门的“玩忽职守”不无关系。监管部门的“视而不见”,无疑是在为少数干部“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腐败行径“壮胆铺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绝非一蹴而就便可化解。首先,公款消费的报销问题不只在于报销的干部,报销环节是否得当也有待商榷。报销过程当是监督公款用处是否符合规范的突出关键点,同时,审批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又是否按照审批流程严格执行,这些都至关重要,需要纳入思考的范畴。

  其次,相对健全的法规不可或缺。没有条例的规范与约束,就会失去操作的能动性,最重要的是“规则”必须落到实处,否则再“强硬”的规定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沦为群众的笑柄。

  再者,亟需破除财政支出 “不监不督”或者是监督疲软的现状,很有必要拓展公众监督的路径空间,并对“违规违纪”加大惩罚力度,遏止利用公务消费满足自身需求的歪风邪气,而不只是无关痛痒的警告处分。同时还要发挥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信息化监管的作用,注重全方位转变,提升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科学化监管水平,实现公款消费公开化、透明化、合理化、科学化。

  最后,“跃跃欲试”的领导干部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切勿以量小而贪之,有时质变并不一定取决于量变。诚然,外在的约束永远没有内在的渗透来得深刻。所以,规范报销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公款私用”的毒瘤彻底根除。唯有如此,才能脱掉掩饰私欲的“马甲”,还公款一个“公道”,将其价值实现最大化。

  稿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