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台赴湖南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考察学习体会

08.03.2015  21:33

   2014年10月23日-31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组织记者、编辑以及驻盟市记者站人员—行10人赴湖南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考察学习广播新闻采编、节目制作以及活动开展等业务。一周的学习紧张而又充实,收获也颇丰。

  体会一:找准定位,做有思想的新闻

  据湖南广播电视台潇湘之声频道副总监孙勇介绍,在湖南,广播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电视湘军”名闻全国,节目制作、营收各项业务都很强。而报纸又有党媒之称,故而发展中广播很受限制。潇湘之声的观点是新闻已经没有独家,速度又敌不过网络,所以新闻广播要办有思想的广播,因而他们明确地把目标人群选择在年龄在35—50岁的都市精英

  人群,周一到周五以新闻深度解读为主,不求最快,只求观点最新、最全、最有用,例如舆论监督类节目:《新闻最大牌》、《市民热线》;评论节目《观点峰会》、《观点驾到》等。周六、日则以读书为主’符合听众放松心情的需要。

  在节目制作上,潇湘之声更善于巧妙地借助一些大牌的评论员之口或者凤凰卫视等前卫媒体之言,在坚定新闻主流立场的同时敢于冲击底线,因为没有影响力就没法做市场。凤凰卫视迅速起家的原因就是比内地媒体多走半步,这也是凭什么让别人听你的新闻的根本。

  应该说,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扩大,广播的收听人群增加。但有时也会让新闻广播无形当中成为宣传工具,但是这样的新闻宣传反而会失去受众目标。而且,启用评论员是两台的统一做法,潇湘之声的评论原则是“全国话题,选择本土评论员点评;本土话题选择全国评论员点评。”观点整合与中国之声差异化,没有长篇大论,在追求速度、高度、深度的同时,坚持口语化,让受众听得懂,更听得过瘾。未来我们如何更好地找准新闻广播的定位,通过观点整合,进—步发挥编辑和评论员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体会二:先声夺人,做好听的新闻

  说到新闻’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庄重、严肃,但是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的压力下,听众对于新闻的娱乐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在进-步提高.尤其是在网络覆盖越来越广的情况下,广播媒体作为信息来源的功能有弱化的趋势。而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锁定固有听众,挖掘新的目标人群,就需要在拓展新闻内涵和丰富新闻形式上下功夫。

  潇湘之声就有许多另类新闻节目,之所以收听率高就是因为主打与中国之声的差异化。比如《我的新闻派》:杂志化编排、个性化表达,跳出了单调的新闻刷新,追求多元的新闻解读,用专业的态度和独特的角度做听众的新闻管家;《我的新闻会唱歌》,用音乐解读新闻,恢谐幽默的表达,富有张力的演绎。还有湖北之声的新闻类脱口秀节目《越说越有味》、《娱乐吉庆街》和情感类节目《今夜不寂寞》等等。

  新闻中有交通资讯、有音乐串接、还有辛辣独到的观点,听众任何时间收听“都有为他服务和吸引他的内容”,收听率节节上升是大势所趋!

  当前,我们新闻广播也面临太过严肃和沉重的问题。未来是否可以尝试以更具有亲和力的方式向听众简短述说民生、交通、文化等新闻话题,再辅以适当的歌曲作为呼应,这样,使整档节目听上去软硬得当,既弥补了新闻节目单调冷漠的缺点,又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增加听众的谈资,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不乏为占有和提高收听率的有效手段。

  体会三:重连续性,做有力量的新闻

  湖南潇湘之声有-档舆论监督节目《城市大真相》,在听众中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其重要原因就是节目报道后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他们认为,要打造有影响力的媒体,首先要拥有媒体话语权,而广播拥有话语权很重要的方式之-就是报道的连续性。如长沙路桥费的征收足否合理问题,连续关注-个星期,直到准备组织律师团起诉政府。而最 终报道结果就是:路桥费不收了,同时当地市政府着手改革路桥费征收办法;再如关注长沙公交IC卡办卡容易、退卡难,而且办卡时的抑金,也根本拿不回,四千万押金到底去哪儿了。经节目层层追踪后,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专门公布调查结果,而且告知今后公交IC卡退卡不再需押金。在《城市 大真相》里,每一个问题的监督必须是要有结果的,如果没有 回应,他们会进行持续报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当接到说情 电话时,所有人都会很兴奋,认为选题有力度,有影响力。相比之下,我们的许多报道选题都很好,但是多数都有因无果、有头没尾,只关注事件的发生,没有事件的推进和解决。比如,每到节假日,卫生执法部门都会公布各大商场食品合格率达到多少的信息,并提示"老百姓可以放心购买"。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再往前多走一步,不妨让执法部门谈谈是怎样得出的数据,抽查的是哪些厂家生产的食品,抽查了多少家,判定的标准是什么,抽查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不合格的具体是哪些食品?相信这些才是百姓想要知道的。这些弄不清楚,只报道卫生执法部门公布的-组数据,那是毫无意义的。而为探究新闻最终结果和真实原因的那几步,也恰恰是我们缺乏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于重要事件,如果自知力度不够,应将线索与其他媒体共享,动员联合更多的媒介共同推进事态进展。这点潇湘之声做得很好。当发现好的新闻线索时,他们会主动联合报纸、电视、网络等多家媒体,共同推动事件进展。所以,对危害社会和谐、影响公众利益的事件,我们也要有协同作战、连续作战的精神,所有的媒体都动起来。只有那样,媒体才有资格说,自己已经行使了监督的权力。受众关心的事件是要了解真相和结果,假如这一点做不到,就是媒体的失职,也是对新闻资源的浪费。

  体会四:拓展外延,做有影响力的新闻

  广播活动对广播在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提高收听率、提升美誉度、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新媒体异军突起,新华传媒布局全国,音频广播业务也将上线运行。广播地位如何固化提升,总结“两湖”经验我们认为,我们还应该更多地走出去办广播,不仅仅是全年要有多少场活动,更多的是我们要有策划、有目标的开展专属活动和新闻行动,叫响自己的广播品牌。

  由于是新上线改版广播频率,潇湘之声很会营销自己,他们每年会搞许多场次活动。这些活动或者是为了扩展自已的影响力而做的全年的公益行动;或者是为了广告代理而作的经营性活动;还有就是为了收听人群所做的专属活动。但是,这些活动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专门的策划、营销、后期文案和制作,务求精致,抓住听众。即使是经营活动也要找到很好的切合点让听众乐意收听和参与。

  当前,活动已然成为广播的常态,而在我们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多数以小区、单位为依托,缺乏前期的铺垫、预热和宣传,活动本身意义很好,但受众较局限。其实广播媒体进行活动营销具备成本上的优势。一 个活动的成功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造势”和吸引人气,以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这个时候,广播媒体资源整合能力的优势就应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可以借助其他频率的播出平台,通过整合以内容为主导的人力、物力、频率资源,尽可能的扩大活动前期的宣传,只有在受众愿意听、愿意参与的前提下,我们才有机会打造出自己的影响力,进而把活动打造成品牌。当然,作为记者,此次的学习考察也使我们更加体会到,有为才能有位;继续努力前行,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尽心出力!

  (原载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草原视听》杂志2015年第1期)(■ 内蒙古台广播新闻中心:梁军 单继梅 岳淑芳 张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