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家医院回应“待产包不合格”事件

25.10.2014  16:43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赵敬菡)针对媒体报道的“待产包”检测不合格事件,23日,北京和睦家医院发布声明称,此前报道存在断章取义和事实偏颇的问题。当天下午,记者采访了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她对这次事件进行了详细陈述。

   和睦家因何被处罚?

  据22日北京某媒体的报道,北京东城工商分局21日发布通报称,北京和睦家医院有限公司因销售PH值不合格的婴儿用待产包,被处罚28000元。

  对此,和睦家医院在声明中称,在本次检查中,工商局抽取的样品为采购部在库物资。和睦家医院规定,采购部在库物资,凡与医疗和患者相关的所需消毒灭菌物品,须先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灭菌,合格后重新封装。此外,这些用品仅供新生儿住院期间无偿使用,并不存在销售的问题。

  盘仲莹告诉记者,此次通报的抽检结果,实际上发生在5月份。“当时东城区工商局跨辖区来抽检,说接到了群众举报,我们不太清楚是为什么,但是配合了检查工作。他们从仓库里抽取了几件婴儿用品,拿去做检测。大约7月份时,医院得到反馈,检测发现一些产品存在PH值超标的问题。

  医院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抽检的报告,包括婴儿衣服、包被、手套、脚套、帽子在内的5份报告中,共检测了甲醛含量、PH值、异味等11个项目。抽检结果显示,除了婴儿衣服外的四种产品,均存在PH值超标的问题。为此,这些产品的供应商北京XXX工贸有限公司特别致函道歉,并且支付了相关罚款。

  为什么是和睦家被处罚,而非供应商?盘仲莹说:“工商局检查的单位是医疗机构,因此处罚对象只能是我们医院。但是这钱是供应商支付的,我们是代为受过。”同时,她表示,此事也给医院敲响了警钟。自今年7月份之后,医院已要求供应商提供每个批次的质检报告。

   待产包”对婴幼儿有何影响?

  此次报道中所称的“婴儿用待产包”,实际指抽检时的婴儿衣服、包被、手套、脚套、帽子这五种产品。

  和睦家医院声明称,该院中心供应室遵循相关医疗消毒灭菌标准,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及相关物品,其中包括新生儿服装及包被的消毒灭菌工作。中心供应室每锅次均有规范要求的数据监测。遵循相关标准(在压力205.8kPa时,温度达132~134℃,4分钟即可灭菌),对所有无菌物品包括婴儿服装及包被,须进行134摄氏度4分钟的灭菌过程。

  “5月份工商局抽检的产品是直接从仓库中选取的,尚未进行消毒处理。实际上,我们会把每一件产品拆开包装,送到中心供应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密封起来送到病房备用。这在很多医院都是没有做到的,和睦家这么做,也是希望通过消毒尽量给宝宝一个无菌安全的环境。”盘仲莹说。

  和睦家的一位病房护士展示了消毒好之后放入病房婴儿车的婴儿用品,并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封闭起来的,我们会在产妇回到病房前放在这里备用。如果备用期间有人再进入病房,我们还会对房间进行再次消毒处理。就像今天您过来参观,待会儿我们就会重新处理。

   和睦家是否强制销售“待产包”?

  和睦家医院发布的声明中特别指出:在和睦家妇产科,从未有“待产包”一说,更没有“待产包”等打包产品在销售。

  和睦家称,该院提供的婴儿服装及包被都不作为销售用途,也不会强制客户使用,更不存在不允许客户使用自备物品的事实。这些用品仅供新生儿住院期间无偿使用,在提供使用前,都会拆封进行统一的清洁消毒。由于婴儿用品的特殊性及人性化考虑,在出院时家长可以选择带走,并不会产生任何额外费用。

  在和睦家产科病房,记者看到墙上一块标示牌写着“房间内非一次性物品请勿带走”。医院的工作人员说,尽管这样写,但由于医院提供的部分产品十分优良,得到产妇和家人的认可,他们往往会带走一些东西。包括婴儿的衣物,甚至是病号服、浴袍等。“有的产妇觉得我们这边婴儿衣物很好用,还提出多带走一套,我们也都尽量提供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从来没有向患者增加收费。”该工作人员说。

   婴儿用品供应商是否会更换?

  和睦家声明中称,北京和睦家医院为新生儿提供的婴儿服装及包被是经过严格甄选,从拥有各项合格合法经营资质,符合相关标准,诚实守信的优质供应商采购而得。在采购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安全。对于相关报道中提到和睦家医院“销售”的婴儿手套等婴儿服装及包被问题,此供应商北京XXX工贸有限公司,拥有加工销售纺织品的合法资质,并通过提供合格的样品材料检验报告与和睦家合作。

  据盘仲莹介绍,供应商系北京XXX工贸有限公司,其多年来一直为该院提供婴儿用品,同时他们也为北京多家妇幼医院提供同类产品,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品质。如果贸然更换供应商,恐出现产品品质无法保证的情况,因此暂时不会进行调整。但会在品质方面提高要求。“以往供应商是每年提供一次质检报告,现在我们要求每个批次都提供质检报告。他们也配合地做了。

  23日,盘仲莹在微博上写道:“和睦家正接受第四次JCI评审,恰逢媒体炒作和睦家采购的婴儿服装检测PH值超标事件。早晨八点JCI评审官总结昨天检查结果和提出建议,重点之一是医疗消耗品采购和管理。他们提议尽管政府部门对生产和供应商进行了资质认证,他们也提供了产品合格的证明,但医院应该再进一步要求对方持续保证质量。深以为然。

   和睦家被人“”了?

  22日下午,盘仲莹发布微博:昨天有人号称媒体要曝光和睦家“待产包”超标事件,暗示能帮助摆平。我们没有搭理。今天就见媒体汹汹而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真相:不是所谓待产包而是新生儿衣服,购自有资质的生产厂商,抽检十家医疗机构使用的产品检测几十项目,仅一产品PH值略高。新生儿衣服和睦家免费提供,使用前进行蒸汽消毒。

  “要登半版广告。”盘仲莹说,“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不想屈服于潜规则,就没有理会。谁知道第二天就风风雨雨的。

  有网友在盘仲莹的微博中留言:“本来挺同情和睦家的,但是院长说婴儿服是免费的,我怎么就这么不爱听呢,生个孩子几十万都花了,你送个婴儿服又有什么可炫的。”对此,盘仲莹称,和睦家的分娩费用是“明码标价”的,顺产5.6万,剖腹产8.8万,并不存在“几十万”的情况。有人称之为“树大招风”。

  盘仲莹告诉记者,5月份工商局来抽检时表示,同时被抽检的还有其他9家医院,“说是接到群众举报,都是检查待产包”。此次报道出来后,盘仲莹表示委屈:“其他9家检查结果怎么样,为什么没有公布出来,只点了和睦家的名字?我们听说他们还有致癌物超标的情况。我们只是PH值超标,而这些产品只是在库,在使用前还会严格进行消毒处理的。这样的混淆事实让我们太无奈了。

  为了防止和睦家的名誉受到进一步的影响,该院已经于23日向各家媒体发去了律师函,要求停止相关的名誉损害行为。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