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和谐医患应成为衡量医改成败标尺

30.10.2013  18:25

  28日早上,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被杀医生王云杰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众多医务人员纷纷到场表示沉痛哀悼。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另外2人还在抢救中(据10月28日《中国新闻网》)。

  自古以来就有句俗话叫“医者父母心”,既显示医生对患者有父母般的心肠,也形容医患之间情同家人般的温馨与和谐,但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医患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延续变得日益紧张,过去在一些医院因为病人“非正常死亡”而导致的“医闹”不断,甚至形成了地下“医闹市场”,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和“围剿”之下,“医闹”由明到暗并没有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围绕医患矛盾所导致的突发恶性案件不但频发,甚至还有蔓延之势,在这种环境下,医生自然会感觉人身安全缺乏保障,有媒体做过调查,从安全角度考虑,近8成医生已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走从医之路。

  平心而论,医生相比与其他职业而言收入并不算太低,无论社会地位还是职业尊严在所有行业中应当属于“上流”,而且医生在很多国家属于高收入的体面职业,但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却出现了本不该有的危机,这着实让人感到痛惜,为了加强对医院医生的安全防护,国家多部委不但多出台规定,增加保卫人员、措施,专门安排警察值班,有地方公安机关甚至安排副职到医院挂职副院长,日前,国家卫计委又规定医院“20病床配一名保安”,办法没少想,措施没少用,但问题还是没少出,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三位大夫死伤于患者刀下。其实无论如何防范,医院终归是医院,在这样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很大的繁杂场所,要杜绝突然引发的矛盾冲突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厘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冲突。

  在现有管理体制下,中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淡化,逐利性为人诟病。一些医疗机构存在相当比例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转院,加剧了患者的不满和抱怨。其实报道中的这句话是点到了问题的根源,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逐利性才是真正加剧医患矛盾裂痕的隐患,医院普遍性的追逐利益,已经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形成阴影,而且这种阴影随着患病住院或有亲属住院既变得十分敏感,一旦发现或感觉医院有故意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转院等等医疗和服务上问题,马上就会与心中的“阴影”相关联,实际上,在现有管理体制下,仅靠加强医患之间的所谓“沟通”根本无法消除彼此之间的戒备,甚至可能“有理也说不清”,因此,仅靠给医院增加防范力量“贴膏药”,根本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即使给每位医生配备一名保安,不消除医患之间心理上的裂痕,突发性冲突根本无法避免。

  笔者以为,不从和谐医患之间关系根源入手,仅靠给医院增加安全保卫力量和措施,无疑是在“抱薪救火”,只能是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不但患者难以得到优质的服务和治疗,医生的人身安全更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对现有的管理体制动用“西医”进行“手术医治”,破除“公立不公、公益不益”的逐利思维和行为,让公立医院真正公益化,用“中医”来提升我们公立医院的服务改善,采用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来进行大刀阔斧或称之为“壮士断腕”的改革,彻底消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思维,更不要在“是前进还是倒退”的理论上纠结,怎么能改善医患关系怎么改,而且,相比较计划经济那时候的和谐医患关系,我们现在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了“医保”,只要改到实处,改到弊端上,医患关系理应比过去更和谐才是,无论如何也不应有了医保,减少了患者的医疗支出,反把医患关系“改到”更加恶化的地步。

  实际上,影响并加剧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源既不在患者身上,更不单纯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某些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转院及高药价、乱收费等尽管问题出现在医护人员身上,但根源却是在管理体制,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即使再德高望重的医生也难免会动“歪脑筋”,患者也并不会对其另眼相看,这也就是为什么连在温岭杀医事件中受轻伤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王伟杰都表示,他能理解患者看病的着急心情。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朱冠保说的“我当了31年医生,越到后来越是身心俱疲,感觉如履薄冰”,这句话更值得品味,这甚至可以理解为对我们医疗改革的“失望”。

  其实,我们早就应该对医患关系的恶化产生警觉,医疗对于每个人必不可少,包括医生自己也不可能不生病住院,医患关系实际上是衡量我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失败的最明显标尺,如果说医患关系的逐步紧张是医改成功的话那无疑是自欺欺人,因此笔者认为,检验医改成功的标尺,就像温州市委书记让环保局长下河游泳验证污染治理一样,医患之间彼此的信任与和谐是检验医改成功或失败的最简单标准,也应成为医改成败标尺,除此之外,任何所谓的医疗改革不过是逐利或徒具观赏性的“花拳绣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