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对手恶意竞争品牌损失难以弥补 王老吉就“被改名案”将提起上诉

25.12.2013  22:52

  12月25日,在王老吉诉加多宝虚假宣传纠纷案(王老吉“被改名案”)一审判决后第五天,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就“被改名案”将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继续依法维权,让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的维护。

  王老吉虽胜诉但仍未讨回公道品牌损失难以弥补

  12月2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王老吉“被改名案”做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原来的红罐王老吉更名为加多宝凉茶了”广告语,并立即销毁使用了上述广告语的宣传物料;加多宝公司赔偿原告广药集团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并支付广药集团合理的维权费用81万元;在主流媒体进行公开赔礼道歉。王老吉代理律师曾赟在庭后表示:“虽然我们一审胜诉,但我们在一审诉状中总共针对加多宝所做的六条虚假广告,向法院提起了诉讼,但法院只支持了其中的两条,同时法院只判定加多宝在广州日报、人民网道歉,显然无法消除加多宝长期连续的虚假宣传对王老吉商誉造成的损害。“

  王老吉代理律师温旭也表示,一审仅仅判赔1081万,远远无法弥补王老吉的经济损失,加多宝公司通过长期虚假宣传非法转移王老吉无形资产,给王老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超过30亿,但实际上,王老吉品牌因为加多宝“更名广告”而遭受的损害,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和弥补的。

  上诉提出两项请求王老吉将继续维权

  虽然一审判决加多宝涉案广告为虚假宣传行为,但仍有部分诉讼请求未得到法院支持,所以王老吉将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拟提出两条上诉诉讼请求:

  1、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改判加多宝公司,除“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原来的红罐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凉茶了”这两句广告语以外,加多宝公司立即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加多宝”、“全国销量遥遥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原来的红罐王老吉凉茶改名为为加多宝凉茶了”、“加多宝生产的红罐凉茶不再使用过往17年沿用的商标,现更换为加多宝凉茶”广告语进行广告宣传的行为,并立即销毁使用了上述广告语的宣传物。

  2、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加多宝公司除在《广州日报》A1版、人民网首页以外的,《羊城晚报》显著位置、《南方都市报》显著位置、新浪网首页、腾讯网首页、搜狐网首页上公开道歉,内容由法院审定。

  对于以上上诉诉请,王老吉有确凿的事实与充分的理由,因此王老吉相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会在终审中做出公正的判决。

  加多宝挑起“怕上火案”被法院驳回

  12月24日,审理逾半年的加多宝诉王老吉“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广告语涉嫌不正当竞争案在重庆公开宣判,法院驳回原告加多宝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明确了王老吉公司使用“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广告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法院认定:“怕上火喝王老吉”已不单单是一句普通的广告语,其已经具有了第二含义,“怕上火”是为王老吉而创造,与王老吉不可割裂,具备唯一指向的关联。“怕上火”与王老吉的结合,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法庭同时认定,“怕上火喝王老吉“与商标一起属于商标使用者或拥有者,王老吉公司作为“王老吉”商标的合法使用人,对“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享有合法利益。

  一直以来,“怕上火喝王老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而提到怕上火喝什么,消费者第一想到的也必然会是王老吉。作为专为王老吉设计的广告语,怕上火已经与“王老吉”形成固有的联系。然而,加多宝公司却对此提出质疑,并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王老吉告上法庭。对于加多宝公司主动挑起“怕上火”案,有业内人直指:官司的输赢对于加多宝公司可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想继续搭“王老吉”这趟便车走得更久——官司可以缠住王老吉多久,加多宝便能沾光“王老吉”品牌多久。

  “加多宝公司不仅通过虚假广告获利,还要将侵权之名冠之于‘王老吉’。一方面抹黑王老吉,混淆视听,另一方面又继续搭乘‘王老吉’品牌便车。加多宝一周连败两场官司,证明法律对于侵权者是绝不会姑息的。而加多宝的悲情营销、司法营销久而久之已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闹剧’,引起了消费者和同行的反感。

  相关营销专家指出加多宝的营销手段看似“取巧”,但却有失诚信与公义,并不明智。加多宝远远低估了其行为对品牌的反噬作用。

  王老吉维权已久诸多案件成商界法制课

  事实上,从商标案开始,加多宝公司就不断挑起官司。在过去一年间,加多宝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诉讼,连篇累牍的媒体广告,不仅给自己争取了时间进行品牌转换过渡,也在消费者头脑中混淆了是非界限。

  今年8月,加多宝“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的广告同样因为涉嫌虚假宣传,被王老吉方面申请了诉中禁令。加多宝“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广告直接贬低并损害了王老吉的商标、商誉,构成不正当竞争。这些广告语向消费者传达的信息是:加多宝凉茶的市场占有率达7成。而事实上,多年来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品牌一直是王老吉,而不是加多宝。在加多宝刊登上述虚假不实广告之前之后,一提到“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或“全国销量领先的凉茶”,消费者联想到领先的——只能是王老吉凉茶。而且其在广告视频的罐体上出现“王老吉”三个字,更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认和混淆。

  作为凉茶的代名词,拥有百年历史的王老吉一直是人们购买凉茶的首选品牌。而加多宝公司的成功也与“王老吉”密不可分。据了解,加多宝公司在经营王老吉凉茶之前便已尝试经营加多宝品牌的凉茶,但没有成功。随后,其看好“王老吉”百年品牌的影响力,通过租赁“王老吉”商标名利双收。

  2012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裁定2010年5月1日鸿道集团租用王老吉商标到期,广药集团正式收回红罐和红瓶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因此加多宝公司开始生产新品牌加多宝凉茶。如何才能让新品牌在王老吉强大光环之下尽快占领市场成为加多宝公司的最大挑战。“通过‘王老吉’受益颇多的加多宝深知‘王老吉’的品牌价值,而事实证明,延续‘王老吉’红利成为加多宝挽回颓势的捷径。”营销专家指出。

  北京恒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江锋涛认为,一系列的诉讼背后,争夺的实际上是竞争优势。“他们打这么多诉讼打的是什么,打的是以商标和包装作为代表的所凝结的竞争优势,所凝结的商业利益,所凝结的无形资产。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不管王老吉加多宝谁胜谁败,但是都将推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会成为一个经典的标杆案例,而这样一个涉及到注册商标许可的案例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相关的纠纷,我想对于以后相关的企业预防风险,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官司背后消费者更看重公司品格

  一年前,加多宝公司通过改名虚假广告非法转移“王老吉”的无形资产,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并打开了市场。相反,“王老吉”品牌则饱受伤害。对于王老吉来讲,千万的赔偿远挽回不了千亿品牌价值蒙受的损失,但相对加多宝而言,法律的公正判决也将其虚假宣传,不诚信的一面还原给了消费者。

  日前,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在其微博中透露,在一个有关“定位理论”的商业分享会上,深圳五月花投资公司郭洪女士指出,“到目前为止加多宝的官司都是输的,我不知道法律判决有无不公之处,若有,那加多宝应当上诉寻求法律公义判决,若判决没有不公之处,加多宝回应‘对不起’的广告是否合乎公义?中国本来就是人情社会,社会情绪很容易被骟动,但知法守法是商业和社会伦理的底线,我们是不是应当回到公义的标准而非我们的情感情绪来评判,守法也是任何企业最基本的本份。

  与加多宝的悲情营销不同,王老吉则一直在踏踏实实做事,一直在讲真话,把消费者当成真正的朋友。正如当年广东家喻户晓的广告语“老老实实王老吉”一样,如今,闻名全国的“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代表了新时代消费者的最新诉求,及王老吉的价值所在。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句企业广告语,而是对心目中正宗凉茶王老吉情感的凝结。

  在面对加多宝多种不正当竞争方式的同时,王老吉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在市场上表现抢眼,2013年王老吉150亿元的销售目标即将实现,2014年王老吉预期将突破200亿元,其在销售业绩上的信心可见一斑。在终端,王老吉在由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食品行业(茶饮料)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中夺得四项第一,不仅在满意度指标上以高于行业平均标准4.58分位列第一位,并且在品牌形象、感知质量、安全信心三个指标中,也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成为消费者最满意的茶饮料品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品牌间的竞争必不可少,但绝不能以欺骗公众为手段,违背道德与公义。在有序的市场竞争中,品格远比销售额和广告更重要,也更能打动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