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豆腐

15.01.2014  19:42

  豆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都爱吃的素食品。做菜做汤,无不适宜;而且酸甜臭辣,随意所欲,美味可口。它洁白,有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有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有味觉上的美。豆腐营养丰富,细嫩滑口,所以我家的餐桌上经常有“香菜拌豆腐”、“干煎臭豆腐”、“麻辣豆腐”、“家常豆腐”、“虾仁豆腐”、“肉米豆腐”、“荠菜豆腐羹”、“鸡血豆腐羹”、“咸肉豆腐汤”、“鲫鱼豆腐汤”、“蛤蜊豆腐汤”等。可以说,豆腐已是家中常食的一道美味佳肴。

  清代王士雄所撰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豆腐一名菽乳,甘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豆腐是以青黄大豆与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其浆煮熟未点,为腐浆;浆面凝结之衣,揭起晾干,为腐皮;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榨干所制,为腐干;或制千层,为百叶。由腐干再制,为腐乳;如加皂矾,为臭腐乳。

  豆腐平常,却可烹制出难以计数的菜肴、小吃。它可单独成菜,也可作主料、辅料,或充作调料;它可用多种烹调工艺加工,切成块、片或丁,要么炖,要么炸,随心所欲;它可做成多种菜式,多种造型,可为冷盘、热菜、汤羹、火锅,可成卷、夹、丸、包等等;还可调制成各种味道,既有豆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

  同是豆腐菜,四川是又麻又辣的“麻婆豆腐”,上海、江浙一带是“臭豆腐”,北京是“砂锅豆腐”,湖北是“荷包豆腐”与“东坡豆腐”;闽人喜甜食,制作略带甜味的“豆腐干”,海南人用细竹签叉起来抹上辣椒油,谓之“豆腐烧”。

  历代名人对豆腐都有过描述和赞颂。苏东坡曾留有“箸上凝脂滑,铛中软玉香”的诗句;清初张劭写过《豆腐》:“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碎,忧羹常见白云飞。蔬盘惯杂同羊酪,象箸难挑比髓肥。却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归。”当代文人汪曾祺也写过《豆腐诗》:“南北滋味别,老嫩随点卤。肥鲜宜鱼肉,亦可和菜煮。陈婆重麻辣,蜂窝沸砂埚。食之好颜色,长幼融脏腑。”另有金实秋的撰句:“玉洁持身和谐处世,冰清本质淡泊生涯。”说实在的,品尝豆腐之时,吟咏这些诗句,既美了口福,又多了诗意,其乐可知。

  豆腐吃多吃久,渐渐对豆腐有感情。尤其每每做菜煮汤时,还让我悟出了浅显的人生哲理:首先,豆腐无论配荤配素同烹,都能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那么,做人也要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安然自得,且善于吸纳他人之长处。其次,豆腐独树一帜,自成一格,所谓“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那么,做人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品位,既不张扬,也不过分低调,要弄清楚哪些是浮燥的东西,哪些是根底的东西,这样才不至于迷失自己。再次,豆腐有一股温情,表面虽说柔软,却有宽厚的心态,只要不受破击,始终保持四四方方的平衡,哪怕刀切分块,也能两面光滑;那么,做人也应明白,生活中,朋友的交往,夫妻的相处,难免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难免会失言、失态、失礼、失约,又何尝不能像豆腐那样,怀有一种“柔软”的宽厚心情,去容忍或谅解对方一时的过失。

  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豆腐就属于素食品当中最平淡、最不起眼的真东西。(陈琳)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