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哪我就去哪 四川“小候鸟”千里迢迢来昌过暑假

22.07.2015  22:08

在工地家属区的板房里,周小华正在陪伴儿子周子尧做作业。

人民网南昌7月22日电 江西作为务工大省,每年的暑假,中小学生们放假后都像“小候鸟”一样飞向沿海地区父母的打工地。不过,也有这样一群孩童,放假后“飞来”南昌和父母团聚,今年11岁来自四川广元县的周子尧就是其中一位,他的爸爸妈妈都是中铁隧道集团的员工,是南昌红谷隧道建设者的一员,这个暑假,一家三口在南昌享受了难得的团聚。

见到周子尧时,他正在工地家属区的板房里看DVD,看到陌生人来访,他很腼腆。“你刚和他接触,他有些不太好意思,其实我儿子的性格还算比较外向。”周子尧的父亲周小华摸着儿子的头解释说。

7月14日,周小华请假专程回四川接儿子来南昌过暑假。“工地里的四川同乡比较多,除了我儿子,我还带了其他几位同事的孩子一起来南昌了。”周小华说,儿子今年11岁,但是自从他1岁左右断奶后,他和妻子就外出打工,“我们做工程全国各地跑,一些工程的工期基本都是两三年,只要条件允许,每年的暑假我们都把他接过来。”周小华介绍,前几年他在兰渝铁路项目工作,儿子两年的暑假也都是在兰州度过的。

和去过的兰州相比,南昌太热了!”这是南昌给周子尧的第一印象。不过,经过一个多礼拜,周子尧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环境。工地里安排的板房,每家大约有十来平米,周小华的屋子里放了一张床、一张简易饭桌以及两张办公桌。“看,头顶有空调!”周小华指着窗户顶端一台正在运行的空调说,空调能让儿子在南昌有个比较凉爽的暑假。

采访中,周子尧表示,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他已经习惯了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但是很想念在外打工的爸爸和妈妈!”周子尧说,每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回四川,那几天也是他最兴奋和最幸福的时光。他还介绍,家里买了电脑、安装了宽带,每次回家都要和爸妈通过聊天软件进行视频。

周子尧今年上半年小学毕业,从南昌回去后将进入初中学习。“我很放心我儿子,在学校有免费的爱心早餐吃,每个月交800元给老师,由老师管理他的学习资金,老师也很认真负责,我们经常保持联系,我基本能掌握儿子的学习情况。”周小华介绍,与数学成绩相比,儿子的语文成绩稍差,我就告诉他多读多写。家里有爷爷奶奶照顾他,周末回家后他奶奶做一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孩子吃。这也让爷孙辈的感情很好,去年他爷爷患重病去世,周子尧状态不太好,在周小华的劝导下才慢慢走出来了。

周小华说,担心儿子遇到困难,他还特地把自己的工资卡留着家里,嘱咐儿子需要钱就去取,“读书的事是你的事,挣钱的事是我们的事。”这是周小华和儿子聊家常时经常说的话。不过周子尧从来没有动过那笔钱,“他知道我们工作辛苦,生活一直很节俭,从来不乱花钱。

来到南昌后,周小华只要有空,就陪伴儿子,一起在工地设置的球桌上打乒乓球,晚上和妻子会带着儿子去离工地最近的秋水广场欣赏喷泉夜景。“返程票已经买好了,是8月29日的。”周小华说,儿子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南昌,他准备在工地不太忙的时候请半天假,带儿子去爬一下滕王阁,坐一下摩天轮。“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要四处奔波养家糊口,跟儿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他来这边过暑假,一定会挤出时间陪儿子,给他快乐,同时我们夫妻俩也享受这难得的亲子时光。”周小华笑呵的说道。(时雨、王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