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楼宇烈:别用胃磨硬的食物
楼宇烈先生虽已八十岁了,但看上去顶多像六十岁的人。他1961年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本科学习以来,迄今已大半个世纪。他通达儒释道,多年在教学一线,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博士生导师,著述颇丰。每周一下午是先生在北京大学的公开课,校内校外粉丝云集,正常下课是17点,快到18点了,楼先生才脱身上车。
粗茶淡饭最养人
说起吃饭、喝水、睡觉,楼先生说复杂也复杂,简单也简单,关键是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饮食男女,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饿了吃饭困了眠;眼下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许多病是吃出来的,因此在饮食上不要过分追求美味佳肴,如果过多摄入动物蛋白,身体无法吸收,慢慢就会导致许多疾病,因此粗茶淡饭最养人。人体是个生物场、亦是能量场,关键是方方面面要达到平衡。
自然界亦是如此,只有遵循了成住坏灭的自然规律,才能平安无事。在中国文化思想体系里万物的产生都是一种阴阳平衡结果,如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失去了它本有的自然平衡,便有可能遭受灾害,譬如说地震、风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就反映了自然界失去平衡,这种失衡现象积累到一定程度便爆发出来,也可以说大自然通过这种灾害在自我调整、自我平衡。
人的病也是这样生发出来的,一旦体内的五脏六腑或器官失去平衡,就会生出种种毛病。不好好吃,胡吃海塞;不好好睡,白天黑夜颠倒,不知不觉在损害、破坏自身平衡。从前在没有西医没有医院的年代,大家都知道有一位神医扁鹊。但扁鹊说自己是治已病,当然名声外,而真正厉害的是自己的两个哥哥,他们是治未病、或者根本不让人得病,真正符合养生的精神。“去其所本无、复其所固有”,也就是去掉人身体本来没有的东西,恢复(修复)人体本来固有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养生。
偶尔感冒能提高免疫力
楼先生几次强调人对自身的许多功能,比如吸收、消化、排毒等,尤其是对自我解毒、排毒的能力了解不够。人偶尔感冒、发烧是体内毒素往外排遣,是人体内部机能在自我调节或自我修复,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相反它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是一件好事,一年之内感冒几次是很正常的。但很多人往往一感冒、发烧就吃药打针,依赖药物降下去;过分依赖外力,其结果是体质越来越差。
现代科技发达,的确有许多新发明、新产品,听说有一种通便器能解决人的便秘问题,如果严重的话偶尔用一次可以,但过于依赖外力、依赖保健品,其自身的痊愈、修复功能会越来越衰竭。人如果二便通畅、汗腺通畅就代表肠胃健康,就不要担心害怕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不要想到一得病就吃药,更不要寄希望一得病就马上要解决问题。
楼先生说他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身体过敏这个问题,譬如说喝完酵素后身体发热、出汗,它不是免疫力降低,而是通过身体发热、出汗这样一个过程激活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养生、健体的功效。但也有人喝完酵素后没有太大反应,这就说明人的体质不一样,不能求一致。中医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西药里有许多化学成分无法化解、沉淀,只能沉淀积累在人体内,时日一长便成为毒素。中药虽不错,但眼下中药在原材料上存在着土地污染、废气污染等问题,功效远不如从前。因此楼先生提醒不要偏重任何一方,既不要过分相信西药,也不要过分迷恋中医;应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功能,调整好饮食起居,经常锻炼,做到动静结合便是最佳养生方法。
不妨试试
楼宇烈教你几招身心健康术
楼先生曾三次做客《文明之旅》电视栏目。有一次与主持人刘芳菲在聊“三理养生”,即从生理、心理、哲理三个层面阐述个体生命的养生知识及相关内容,言简意赅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主要观点“生理养生”是身体需要什么便摄入什么,但要维持平衡,不能过多也别过少;“心理养生”当然是调节好自己情绪,不过分喜乐,也不过分悲伤,如同君子坦坦荡荡,平静淡定;而“哲理养生”则是明白生死道理,真正看开了,有生就有死,不贪生怕死。楼先生说人如果明白“三理养生”的道理,那么会更有心胸、更有智慧地面对现实生活,该拿起的时候拿起,该放下的时候放下。
问及先生有什么保养秘笈,他则用八个字回答了我:“心态平和、衣食简单。”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习惯是吃软的、热的与熟的食物,这是有道理的,不要用你的胃去磨硬的食物、暖冷的食物、煮生的食物;而西方人的观点要吃生的东西才有营养,其实是加重了肠胃的负担,容易导致人疲劳。
他说自己年纪大了,牙齿不好,不能吃硬的食物,更不敢吃凉的;每天保持6至8个小时睡眠,晚上最好11点前就要上床睡觉,最晚不要超过12点。在楼先生身边的人都知道他自编了一套“养生口诀”,还曾在圈内广为传播。诸如:蹲蹲起起、拍拍打打、扭扭捏捏、松松垮垮——共三十二个字,动作简单,但坚持很难。楼先生告诉我他每天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已坚持几十年,看来坚持是关键。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