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手指咬嘴唇 当心孩子长“残”了

27.10.2015  11:30
原标题:啃手指咬嘴唇 当心孩子长“”了

青少年牙齿错颌畸形发生率很高,其中约60%-70%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口腔功能因素及不良习惯是引发青少年错颌畸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日前“爱牙日”科普义诊活动上,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医学部主任艾虹教授指出,张口呼吸、吞咽异常等功能因素,以及吮指、咬唇、偏侧咀嚼、含奶嘴睡觉等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关系往往不被家长们所了解和关注,结果引发的不仅是孩子颜面容貌的改变,还有龋齿、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等口颌系统异常等问题。

错颌畸形危害多

儿童错颌畸形,俗称地包天、暴牙、牙齿不齐等,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绝大多数牙合畸形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所致的发育畸形。约在怀孕5周后,胚胎颌骨开始发育、牙板开始发生,直到恒牙萌出、牙根发育完成,即15岁左右,这段时间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阶段。这个期间,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咬合发育,造成牙齿排列问题,影响美观,引发口腔疾病。

很多家长对错颌畸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影响外观,孩子会不好看,其实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具体来说,错颌畸形、排列拥挤不齐的牙齿,不容易清洁,孩子刷牙时不容易彻底刷干净,食物残渣日积月累堆积在口腔中,因而好发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

严重的上下牙齿咬合不协调,牙齿不能正常地切割和研磨食物,食物物理性消化不充分,从而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当后牙已经咬住而前牙不能咬上时称为前牙开合,口腔封闭不全的这种状况还会使正处于语言发育期的孩子,在某些语句发音时表达不清。还有,一些牙齿错位和咬合关系的紊乱,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影响下颌的功能运动。

此外,错牙合畸形还可影响颌骨及面部软组织发育。如果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也就是前牙反合没有及时治疗,下颌牙弓就会限制上颌牙弓、上颌骨的向前生长发育,而上颌骨向前发育的力量又反过来推动下颌过度向前发育,造成恶性循环,结果畸形更加严重,表现为面中部凹陷,下颌颏部前突,看似“月牙儿”面型。

此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和性格形成的主要时期,颜面形象的美与丑常常影响儿童的性格及心理健康成长。

导致错颌畸形原因

青少年时期错颌畸形的原因很多,但口腔不良习惯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没有确切统计数据,艾虹教授说,“不过我们门诊发现,在后天因素中,大约有5%-10%属于不良习惯”。

小儿口腔不良习惯以及功能异常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吮指、吐舌、咬唇、口呼吸、夜磨牙、偏侧咀嚼等等,这些不良习惯若一直持续得不到纠正,便会引起口腔肌肉和牙合发生变化。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不良习惯,应及早就医,在医生的协助下判断原因,采取合适的护理和心理疏导,使患儿尽早放弃不良习惯。若在6岁以后仍不能克服,则应采取相应的矫治器,帮助患儿纠正不良习惯。

还要注意的是,婴幼儿时期吃奶中的不良习惯,也会引起错合畸形,例如长时间喂养、宝宝长时间含着奶瓶(如含着奶瓶睡觉)。由此可见喂养姿势以及喂养时间,喂养工具的选择对人工喂养的婴幼儿非常重要,为了避免错合畸形的发生,建议家长在喂养时多多观察和留意,并尽量能做到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