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指标降至150%以下值得担忧吗?

06.05.2016  12:52

  最近,国内几家大型银行陆续披露了一季度财报。从季报上看,大型银行的经营仍然稳健,利润保持正增长,不良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同时有些人对几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降到了150%的监管要求之下表示担忧,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相反,正是由于之前坚持了较高的拨备要求,为经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中金融风险的控制与处置准备了充足的“余粮”,使银行更有条件应对当前的经营压力。

  首先,拨备覆盖率是重要的逆周期监管工具,其核心意义正是“以丰补歉”。在宏观经济上行、银行利润增长较快时期,商业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储备足够的财务资源。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换档、下行压力加大和银行业信贷风险增大的形势下,则可以发挥拨备覆盖率逆周期金融监管作用,帮助商业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保持金融稳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再者,目前我国银行的拨备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从季报上看,几家大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40%以上,这在全球银行业中是一个很高的拨备水平。也就是说,对于每100元的不良贷款,银行准备了140多元钱来处置,不仅能完全覆盖而且还有不少富余。在国际上,除中国四大银行之外,2015年全球最主要的十家大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平均值是70%左右,比如汇丰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是40.22%,富国银行是90.15%,都远远低于中国大型银行的拨备水平。

  总体而言,在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不良贷款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是必然现象,利用拨备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正是银行稳健经营的表现。从当前来看,在企业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会持续承压。但是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而且经济发展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与新动能培育成效正在日益显现。同时,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拨备、资本状况较好,损失吸收能力较强,对于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也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