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商品质量免费检测不应止于“3·15”

17.03.2014  12:06

  今年“3·15”期间,多家检验机构将为广大消费者免费提供商品质量咨询或检测。北京市工商局联合19家商品质量检测机构,于活动期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商品质量咨询和检测。消费者拟申请免费检测的,请携带样品及个人有效身份证件、购买凭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相关检测机构检测或咨询。(3月15日《人民日报》)

  “3·15”期间有多个机构给消费者免费提供商品检测,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测,说明是临时性的“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免费检测仅停留在“3·15”期间作用很有限。

  检测是发现商品真伪的主要手段,不论是真的商品,还是假的商品,口说无凭,只有到专业部门用仪器测一测,才能得出权威结论,但是一些商品进行检测却得付出高昂的成本,如:花90元买得羊肉要花两千检测费;2元一捆的韭菜要花5000检测费,这么高的检测费可以买多少羊肉和韭菜,即使是消费者购到假的,也只能自认倒霉,谁还敢去较真。

  保证商品安全是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但部门的力量毕竟有限,还得依靠消费者来检举发现,民众的力量比监督部门大得多,消费者每时每刻都在与商品打交道,人多视野阔,比监管部门发现问题更及时,更全面。再则,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同样也要花费检测成本,不然也难辨商品的真伪,按理,消费者监督与监管部门的监督同等,为何就要收取费用?诚然,消费者没有那么专业,所有提供的商品都进行检测,成本开支确实很大,但是监管部门最起码可以先进行认定,挑出须检测的商品。

  一些商品尤其是食品检测要收费,而且价格又定得高,以此推论,监管越严越多,检测的商品就越多,化费的成本也越大,那么监管部门自身会不会存在为了减少开支,该检测的商品不检测,该监管的商品不监管?

  消费者将商品送来检测决非是儿戏,大多都对商品存有疑问,这是送上门来的好事,是监管的一大补充,应尽量的给予提供方便。“3·15”期间实行免费检测是好事,但是毕竟时间非常短,尤其是“3·15”期间是个敏感期,在这风头上,不少假冒伪劣商品都隐身而退,真正来说,更需要在平常期检测,因而,免费商品检测不能止于“3·15”,即使是不能长年累月的实行,最起码可以不定期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