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三大思路
最近半年内央行连续三次降息,与此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也不断提高,半年时间内先后提高到原先基准利率的1.2倍、1.3倍和1.5倍。但从实际情况看,银行普遍没有用足浮动区间,特别是中小银行,原先普遍一浮到顶的情况没有再现,大多数存款利率执行标准在基准利率的1.2倍左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1.2倍基准利率已经触及到了银行盈亏平衡点的位置,所以,尽管政策把浮动区间放松到1.5倍,大多数银行并没有盲目地把利率上浮到顶以吸引存款。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说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上完成。从利率市场化的步骤看,现阶段我国只剩下存款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完全放开,但1.5倍的浮动空间与完全放开之间差异已经不大,假如央行现在宣布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市场也很可能是波澜不惊。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就是不断放松利率管制,扩大市场主体的自主定价空间,防止资源错配和金融风险积累。但利率市场化势必会让银行面临存款利率定价的考验,特别是对成本核算十分敏感的中小银行(如农村商业银行),因为中小银行的理财、中间业务欠发达,盈利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存贷利差,可以说,存款利率定价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小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笔者认为,关于存款利率定价,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要重视三大问题。
首先,银行要量体裁衣地确定揽储方式,不能盲目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
我国地域广阔,各银行之间经营效率差别很大,大中型城市有资本、人才、信息等各种便利,因此各大银行多集中于此,但同时这些地区的竞争也更激烈。相对而言,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压力较小,同时资源也相对匮乏,经营环境不甚理想。例如,农村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作为银行合格抵押品的很少,因为我国土地性质决定了大多数农村集体土地还不能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品。在这种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放出去的少,存贷比一般都比央行设定的75%存贷比“红线”低很多,大部分资金只能投向盈利水平低的同业存款、转贴现等业务。
同时,中小银行在农村地区也有一些相对优势。全国性大型银行一般会通过网点抽吸作用把农村资金抽吸到经济发达地区,使农村相对资金缺乏,本地大型银行“只吸不放”的政策客观上造成本地农村商业银行成了稀缺资金的拥有者,其结果是信贷资金价格较高,这间接带动了存款利率的提升。中小银行在根据本地资金供求来确定自己战略目标方面有一定优势,因为全国性大型银行利率定价权集中在上一级银行,地方基层缺乏决策权,因而有一些被动。
不过,在这种优势面前中小银行也不能无节制地提高利率来吸引存款,如果脱离实际把存款利率定得过高,恐怕就会陷入存款越多越不赚钱的局面。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一是要考虑农村商业银行存款与贷款的合理临界点,精确计算,以提高定价水平;二是走出去,把网点延伸到大中型城市,通过它们进行信贷资金的调节,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与贷款业务之间的矛盾。
其次是提高中间业务水平,利率市场化看似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但主要还在于对存款利率的竞争,利率市场化一般会加大银行付息的成本,从而侵蚀利润,发展中间业务是避免利润下滑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银行提高非利息收入,就能弱化利率竞争的影响。拓展中间业务,今后将是中间业务少得可怜的农村商业银行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必然首选。
最后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收益。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把借短贷长的信贷资产提前变现,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增强了自身流动性,改善了投资结构,提高了资产收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存款差异化定价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中小银行对存款依赖度较高,更有动力去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减轻自身高成本的压力。盘活自身存量资金、把欠流动的信贷资产用好用活可能是今后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作者单位:安徽舒城农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