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蒋庆林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摆放整洁的仪器,有小小的水壶还有一副羽毛球拍,白净阳光的面貌、健康高挑的身材的他气色很好,很难看出来是一个从早上8点实验到晚上11点的科研工作者。据了解,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按照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往往100篇投稿只有5个收到邀请。然而在采访中,蒋庆林几乎没有表现出一丝骄傲,反而非常低调,时不时流露对其导师徐景坤栽培以及小导师帮助的感激之情,并且谦虚地称成果是团体的功劳。“每个人的幸福巧在看自己怎么想的。”当他道出这句人生态度时,我看到一种满溢的自信温柔从他身体里长出,我眨眨眼,感觉他整个人都笼罩在光芒里。
巧遇恩师
蒋庆林来自山东聊城,和许多人一样,他在大学挥霍大把时光参加各类活动,在学习上并不是非常努力。在考研进入我校后,曾被老师批评基础不够好。可能一下子无法适应新身份——研究生的忙碌节奏、枯燥的三点一线以及一年只能回一次家乡,种种不适堆积在心中竟让他产生不想做研究的念头。然而当慕名找到徐景坤老师,通过多次深层次的交流,他终于想明白了,慢慢地融入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
巧遇机遇
蒋庆林是在跟将大气中的废热转化为电的课题时期中偶然开始研发PEDOT:PSS膜的。他用一个“巧”给我们叙述了这场奇妙的际遇。他幸运进入该课题的小组,并在徐景坤老师的带领下去参加扬州全球学术交流会,会上恰巧听到一学者提到毛笔、狼毫都是好的研究材料,灵犀闪现,他独具慧心地联想到用毛笔在介质上画膜形成具有导电等功能的新产品。一有目标,他便去做实验,那么问题又来了,毛笔的材料选用,墨水的材料选用,介质的材料选用......经过大半年的不懈努力和前后改了25次的尝试之下,终于寻找到PEDOT:PSS溶液与宣纸激情反应的火花。
巧用资源
蒋庆林学长在研一时候已发表过一篇SCI论文,但是以第一作者登上SCI期刊封面论文却是学校里第一个学生。“收到邀请时,大家都很惊喜,但马上就投入到设计封面的工作中去了。”看着蒋庆林平静的表情,我却可以想象当初他面对挑战的压力和决心。设计封面花费了五个工作日,期间他们收集往期100多张期刊借鉴,请教艺术专业生色彩搭配,结合科学与艺术交上了作业。在一个星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并没有焦躁不安,因为大家都尽力了,“不管选中与否,这些在课题组都是最好,尽努力就好。”电话带来喜讯,不仅选中并且SCI未对其修改就直接作为封面,这是对他们的极大肯定。
巧用时间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的成功源自加倍的努力和付出。
国内也有不少人有着很强的论文功底,可是很多人因为英语水平受限,与SCI无缘。在导师的建议下,他每天阅读一篇英语文献,学习托福词汇,英文一人写作众人提意见。频频发表的论文足以见证他的成长。蒋庆林觉得相比从前的自学,在做研究中有很广阔的科研平台,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平时不盲目做实验,也不对重重困难感到心灰意冷。静下来,无捷径,重复做,小小三字经蕴含深深的道理。
采访结束时,蒋庆林很乐意对研究生和大学生给一些经验和鼓励以及告诫:“在科研的道路上总是耐得住枯燥乏味重复的人才能有所成就。现在看不到路,但是总会找到结果的”;“过程中的能力、学习到的东西是宝贵的”;“莫骄傲,继续下一步,要做的还有很多”......他还建议大学生多参加社团,因为良好的组织能力逻辑思维对科研工作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