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不到的“免费水”恐是因于水太深

14.02.2015  11:49
原标题:喝不到的“免费水”恐是因于水太深

纵是一片狼藉,在坚硬的话语正确语境下,坏事变好事,已并不少见,那么从好事到坏事,距离有多远呢?最初的“好事”是这样的——2015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89亿人次。按铁路部门规定,多数动车、高铁乘客均可凭车票免费领取一瓶330毫升的“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回家路上的游子们还没来得及领受这“滴水之恩”,坏消息倒是倏然而至,来自媒体的调查发现,免费水发放随意、地点不明显,超过一半的旅客喝不到。与此同时,在铁路建设负债水平居高的背景下,免费水生产商毛利率多年超70%,净利润6年涨近40倍。

如果你曾有刻意的留心,你或许能在高铁站的某个不显眼处,发现这样的一段话:主要是为了提高动车组服务质量、提升旅客乘坐体验,以及适应市场竞争的一种营销服务,本站提供免费水。而更为显眼的是,即便是一些大站,免费领水点要么是“不容易找,旅客难喝到”,要么是“被随便拿”。一边是含情脉脉的“免费水”,一边是“超过一半喝不到”、“生产商利润6年涨近40倍”的事实,这喝不到的“免费水”顿时让人有了无力的忧伤感。而一个直接的追问是,这些喝不到的“免费水”又去哪了呢?要知道,这可是按照“一人一票一瓶”发放的。

一瓶免费水能否就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乘坐体验,适应了市场竞争,姑且可以不论,只是,在这样让人忧愁的现实面前,只能把那段读上去美好的公告,当做遥不可及的理想。而在现实与理想的混沌间,经由媒体的聚焦,一些更逼仄的现实开始显山露水,一是招标信息长期未公开。根据媒体的追溯,迄今为止,中铁快运、5100公司从未公开任何招标程序。2013年,深圳曾有律师申请公开5100矿泉水采购信息,却被以“不属政府信息”为由未被受理;二是铁路部门的“大客户”采购价,却比部分网络渠道的零售价还高。三是尽管属“营销手段”,花巨款买水依然要所有乘客分担成本,仅从5100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从2008年首次采购至今,中铁快运累计已投入15.92亿元“买水”。

如果说能基于常识而认知没有从天而来的“免费水”,那么,认知到所谓“免费水”不过是一场缺乏诚意的营销,所谓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乘坐体验”更是水中花镜中月,应是不难想见的。只是,招标信息长期不公开、采购价竟然比部分网络渠道的零售价还高,不禁让这一瓶不起眼的“免费水”笼罩上可想象的空间。无论是按照国有企业的采购招标程序,还是从市场规律探究,在非公开之下,在企高的采购价下,是否存在暗流涌动的利益勾兑,是否隐匿着虎视眈眈的垄断之手,这都是可以合理存在的“想象”。

当然,并不是就此论断铁老大一定在“免费水”上大做了文章,存在建立在权钱交易基础上的垄断,但是这瓶喝不到的“免费水”,应该激荡出一次深刻的事实廓清,再逼仄的真相,都必须向民意有所交代。否则,喝不到的免费水,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也只能是因为“水太深”。

文/高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