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跟王林合影的人就“下流”了?

23.07.2015  01:15

  王林这样一个江湖骗子,在大众透视下还原滑稽的小丑,他和那些一脸虔诚地与他合影的人一起在舞台上接受嘲笑,这不正是观众的正常反应吗?

  这两天,某作家的一篇《跟王林合影的人不该被嘲笑》风传网络,也将“气功大师”王林的话题推向另一个维度。他认为与王林合影的每个人,无论是官员、巨商还是明星,都没有被嘲笑、污蔑的必要,所有去见王林的人,都是对生命本身有好奇的人。

  这个关于“嘲笑”的话题引起嘲笑在意料之中。他举的一些例子并不恰当,比如说有“高人”在酒席上能把陌生人电话随口报出,这样的朋友我也认识,他只是记忆力好且用心留意,谁若赞他有特异功能他准说你骂他。还有把孔夫子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和“敬鬼神而远之”说成态度暧昧,估计研究孔子的人大摇其头。

  我无意对该文章进行批驳,但对文中一个观点感兴趣——“一个国家的智力底线,是社会的宽容能力和理性判断力”,认为各阶层互撕才是一个缺乏最基本科学常识的下流社会。

  这个说法让我想起一段历史,想起了王林和他的前辈们,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特异功能热、气功热。当时严新、张宏堡等“气功大师”名动全国,享受信众如云的荣耀时,无名之辈王林不过借他们春风,刚刚走出监狱。严新号称用意念降雨扑灭大兴安岭火灾,人们深信不疑。十年之后当思我,举国欲狂欲语谁,回顾那段历史,一个还处在发展饥渴与焦虑困境中的国家,对一群搞江湖骗术的气功师顶礼膜拜,这也说明,智力底线不是宽容的问题,实为是否普遍具备科学常识的问题。

  王林的江湖杂耍,与严新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他只是在封闭的院子里,把数量不大的官员、明星、商人欺哄得笃信,或只是哄得开心,再利用走江湖的技巧,搭建起一个政商朋友圈,成为其中的掮客,浑水摸鱼谋得一些好处。当他的杂耍和朋友圈一旦被公开,立即破绽百出,成为公众嘲笑的对象。

  若论分量,张宏堡的“朋友圈”可比王林高多了,王林甫一公开就被识破,显示了经过三十年的开放一个国家智力底线的进步,民众的独立判断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王林这样一个靠吹牛行走的江湖骗子,在大众透视下还原滑稽的小丑,他和那些一脸虔诚地与他合影的人,一起在舞台上接受嘲笑,这不正是观众的正常反应吗?看衣冠楚楚的大人物出丑,难道不是喜剧的应有之义吗?如果全场观众对着舞台上可怜的弱势群体哈哈大笑,那才是下流行为吧。

  王林这样的人物,在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皆有,连阔如的《江湖丛谈》里,讲了算卦相面、挑方卖药、杂技戏法、坑蒙拐骗等江湖流派,王林介于变戏法和坑蒙拐骗之间,这些江湖神棍,小人物行走市井江湖,大人物遨游官府富商,通过这些“钦差大臣”式骗子,可看到官场现形,能体会世间百态,也是一乐。

  写至结尾,想起《新京报》对王林的报道中一个片段。报道说王林在狱中喜欢吹牛,常因吹牛被揍得鼻青脸肿。一朝出狱,混迹江湖三十年,为高官搭桥,搂红星细腰,与巨商称兄道弟,真可谓贪了泼天富贵,可现在看,他真的把自己吹过的牛逼都变成了现实,这是个多么“励志”的故事。

  从王林的故事,可看穿某些世相,想不笑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