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官捐献不足 超6成受访者不信任捐献体系

16.05.2014  13:30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少贤呼吁,让所有医学院校和大型医院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严格的伦理规范和程序,通过严格的伦理评审,确定捐献器官的应用是否违反伦理道德。

  近日,心力衰竭的12岁男孩经过广西到北京的爱心传递,成功移植了21岁叶劲的心脏。叶劲脑死亡后,他的肝、肾和眼角膜还被其父捐给了另外5人,挽救了多人生命。日前,湖北8个月大男婴胡永卓因病离世,他的父母也将其器官组织捐出。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但器官的来源成为最大障碍。你愿意登记为捐献器官志愿者吗?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进行的一项(41230人参与)调查显示,44.7%的受访者表示愿登记为捐献器官志愿者, 但61.8%的受访者不信任目前的捐献体系。

  调查中,90后占35.3%,80后占44.3%,70后占11.0%。

   10.6%受访者曾遇身边亲友需器官移植

  调查显示, 10.6%的受访者坦言,曾遇到过身边亲友需要器官移植的情况,86.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

  2003年,来自北京的刘川奇处于肝硬化晚期,在医生建议下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当时还没什么人知道肝移植,我也是抱着最后的希望去搏一下,等了一天就等到了肝源,一个肝源5万元。”后来刘川奇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的肝是来自一个死刑犯。“我现在管理着一个有900多人的QQ群,群里都是进行过器官移植的患者及家属。有亲属捐献的,也有和我一样情况的,但没听说有谁用的是其他民众自愿捐献的。

  “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每年完成的器官移植例数超过200例,但仍缓解不了供体短缺的矛盾。仅以肝移植为例,现在等待捐献的病人近百人,平均等待时间超过3个月。” 武警总医院肝移植研究所副主任医师李威介绍,目前器官主要来自红十字会和卫计委下属器官捐献部门,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患者的直系亲属。

  “我国每年100多万患者等待着器官移植,其中约30万患者若不进行移植就会死去,不像有些患者可以通过透析等维持生命。”红十字会总会下设立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负责人洪俊岭说,截止5月3日在中国人体器官管理中心登记的志愿者23606位,已见证成功捐献1698例。

  据他介绍,最后约90%的志愿者都未必有机会捐献器官。因为登记之后会进行严格筛选,“比如有些志愿者老后器官会出现衰退,就不能进行移植。此外从登记到死亡捐献之间有漫长的时间,会出现种种变化,而我们不会强制别人去捐献。”洪俊岭说。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