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四举措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

10.08.2016  03:38

  宁波站讯 知识产权是工业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和源泉动力。最新数据表明,今年1月至6月,宁波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达33869件、14776件,其中65.2%、76.0%来自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达7950件、3116件,其中59.5%、72.2%来自企业,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的主体优势明显。

  宁波市强化政策引导、企业扶持与执法保护,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导向,着力增强企业培育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自有专利的意识与能力,推进核心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规范,形成创新导向。深入推进实施《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实施并进一步完善全市专利资助政策,新增专利质押保险和专利分析及专利布局资助,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区域布局。对发明专利及其产业化项目进行资助,并明确将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申报智团创业等科技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资质的评价指标。研究起草《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在科技成果“三权”、转化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搭建交易平台,推进知识产权运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速推进知识产权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搭建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建成全市首家集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融资及产业化等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天一生水网”,目前,该平台累计促成知识产权交易26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5笔。同时,宁波市还积极组织技术成果拥有方参加省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及洽谈会等活动。

  三是深入企业辅导,扶持企业创新。深入实施“发明专利增量提质服务工程”,在全市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服务机构中征集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专家,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分析与改进,辅助企业抓住核心与关联技术去申请发明专利。完善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获得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企业有187家。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城市,印发《宁波市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各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

  四是加强专利保护,构建保障体系。围绕专利保护体系建设,我市逐步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成立专利执法维权队伍,定期开展打击假冒专利行为行动,及时入驻中东欧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开展专利维权,构建常态化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工作机制。设立“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接受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专利侵权案件的投诉举报,依托专业律师团队,共同处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诉讼。打造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第三方平台,形成集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人民调解于一体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目前,该平台已有调解员120余名,累计成功调解案件208起。上半年,全市共立案专利纠纷441起,结案435起。举办“4·26”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宁波市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