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发布业绩半年报:资产质量“陷”担忧

07.09.2015  11:30
原标题:四大行发布业绩半年报:资产质量“”担忧

8月下旬,上市银行进入半年报密集发布期。8月27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率先发布2015年中期业绩报告,28日,中国银行紧随其后公布2015年中期业绩,30日,建设银行公布2015年中期业绩。

至此,工、农、中、建四大行全部亮出了2015年中期成绩单:工商银行依然是“宇宙第一大行”,实现净利润1494亿元,同比增长0.7%;其次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位居第三,实现净利润1045.64亿元,同比增长0.5%;中国银行净利润907.46亿元,排名最后,不过增幅最高,同比增长1.14%。

看看媒体怎么说:舆论呈现乐观态度

四大行业绩报告悉数发布,引发媒体争相解读,从舆论热度来看,工商银行依旧坐上四大行的头把交椅;农业银行因业绩发布较早,相关新闻报道数量也居于高位;建设银行受发布会中部分热点言论的影响报道量居第三位;中国银行相关话题较为平稳,居末位(如图1)。

图1:四大行业绩相关报道及转载数量对比图

从媒体对四大行业绩的播报情况来看,门户网站表现最为积极。 以搜狐、网易、新浪为代表的重点门户网站,以及金融界、东方财富网等财经类门户网站一方面积极刊发专题,对银行业绩表现进行专业解读;另一方面,多次转载推送其他媒体刊发的银行业绩相关报道,推高银行半年业绩这一金融行业热点话题的舆情热度。

资产质量”成舆论质疑“新常态

梳理媒体观点不难发现,“资产质量”成为聚焦话题,舆论对净利润下滑和不良贷款上升方面的担忧之声仍旧较为强烈。具体来说,工行的业绩报道中不乏有“利润增长不足”“不良率接近全年目标”的报道声音,农行方面,来自《证券时报》的报道成为最热文章,标题为《工行农行上半年净利增速低于1%不良率快速攀升》获得媒体集中转载,如此可表现媒体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普遍担忧。建行方面,除了利润增速低和不良贷款上升等通用的热点外,发布会通过透漏“向证金融出资金”和“建立养老金子公司”两个热点有效的稀释了业绩下滑对其的舆论影响;中行方面,作为四大行唯一增速过1%的企业,净息差压力成为媒体主要关注点。整体看来,受不良拖累,业绩增速下滑已经成为银行业共同面临的舆论“新常态”。

对四家国有银行业绩解读的重要源发报道列表如下:

工商银行半年报解读相关重要源发报道

农业银行半年报解读相关重要源发报道

中国银行半年报解读相关重要源发报道

建设银行半年报解读相关重要源发报道

四大行业绩发布会:一致保持乐观

随着银行业绩的陆续公布,四大行的业绩发布会可谓是媒体关注的重中之重。《中国青年报》发布相关报道称,“在每一场发布会上,记者都会问同一个问题:怎么看不良贷款率的上升?”然而相对于媒体的疑虑,五大行显得从容的多,对未来仍保持一致的乐观态度。如,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表示,“工行信贷资产风险压力不小,形势还比较严峻,但是总体还是平稳可控的”。中行行长陈四清则表示,“2015年面临的经济形势就是“”,变化很大,变化很快,我们要学会变中求机,得到机会以后,要把机会变成银行现实的利润,做到机中求利。”更有意思的是建行董秘陈彩虹的发言,“我是特意要求他们把机遇多列几条,一定比挑战多。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如此可见,四大行对于未来银行的发展保持一致乐观。

券商研报如是说,多数维持“推荐”级别

四大行作为银行业的龙头上市企业,半年报的发布同时引发了券商对于其投资价值的评测和预估。统计发现,“资产质量压力”成为券商研报中的集中担忧点,主要依据来自不良贷款率的上市。然而,整体上看来,多数券商认为四大行的业绩符合预期,仅有农业银行获得中金公司“业绩小幅低于预期”的评价。券商也对四大国用银行的发展优势做出解读以树立投资者信心,如工行的互联网金融亮点、中行的国际业务优势、建行的混改新活力等。

表格工商银行重要研报观点汇总

表格中国银行重要研报观点汇总

表格农业银行重要研报观点汇总

表格农业银行重要研报观点汇总

媒体专家建言:下半年四大行声誉怎么办

打响资产质量声誉攻坚战

早在2015年初,普华永道等机构就表示,2015年经济下行、资产增速放缓、信贷资产质量风险上升,银行净利润增速普遍降至个位数,甚至不排除个别银行出现净利润负增长。年中的银行业绩也表明了这一观点,然而下半年随着逾期贷款的变化和资产质量的变化,导致银行要更多的拨备,银行的情况或会更加难,极有可能若干大型银行出现净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如工行的董事长就表示“全行上下还要打一场质量资产的攻坚战,来确保资产质量不要出现大的波动”。该观点也得到了其他三家银行的积极响应,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就表示,“最近两年,最大的挑战是资产质量。你把资产质量做好了,银行的50%的工作就做好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只50%的工作”。下半年如何做好对于资产质量声誉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声誉建设强管理重改革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展很快,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银行盈利也会产生影响。有业界专家表示下半年重点关注不良风险化解、成本费用管理,需向管理要利润三大方面,而媒体的关注痛点也或万变不离其宗,如何加强四大行创新盈利的宣传建设以及对于引发不良贷款敏感点新闻的防患成为四大行的声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