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执纪 狠刹“四风”——江西省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综述
本报记者 李文亭
2013年,在赣鄱大地上,节俭清风拂面——
省直机关接待费用下降了40.6%,市级下降最多的达61%,最少的也达29%;省本级党政机关公车运行费用下降了19.8%,一些市县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过节、过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全省性会议下降了41%,省直党政机关会议费下降了40.9%。
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现的喜人景象。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职责,铁面执纪,狠刹“四风”,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早提醒,预防在前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若干规定出台后,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积极作为,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保证中央和省委改进作风的要求,一竿子插到底,得到有效执行。
针对春节送礼吃请、清明公车扫墓、中秋送月饼送节礼、元旦公款印制贺卡等,省纪委在节点重申禁令,不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防患于未然。2013年8月23日,省纪委发出通知;9月6日,省纪委和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再发通知,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和国庆佳节。随着月饼、贺卡、年货的禁令频出,高档节礼变得“烫手”、公款吃喝显得“扎眼”,各地节日风气明显好转。
为了掌握各地各单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2013年,省纪委首次开展了一对一的约谈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约谈的头天晚上,感觉压力很大,老在想,是单位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情况?”说起省纪委约谈一事,省纪委驻省发改委纪检组长黄国荣记忆犹新。他说,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正规严肃,氛围很好,但始终感到了压力。不仅仅黄国荣这样感觉,5至6月,11个设区市纪委书记和43个省直派驻(出)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被请进省纪委,省纪委书记、副书记与他们面对面谈话。虽然,见面的是各地各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触动的却是党委及“一把手”,起到了提醒、警示效果,推动了中央和省委规定的贯彻落实。
出重拳,刹风整纪
狠刹“四风”,必须出重拳,保持高压态势。去年,我省严厉惩戒违纪行为,让所有人明白,作风建设无小事,在纪律和法规面前,没有例外的人,也没有例外的事。
建立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分赴各地各部门明察暗访。2013年,省纪委组织4次明察暗访,重点监督检查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违规收受节礼、干部参与赌博、出入私人会所等问题。各市、县纪检监察机关也派出督查组,有的地方,实行交叉检查,对重点部门、重要场所明察暗访。据统计,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共1795次。
对于监督检查和信访发现的违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安义县纪委书记吴强酒后驾驶私车肇事,开除党籍、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吉水县法院院长王云厚违规驾驶警车肇事,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黎川县一中校长陈建新公款购买月饼啤酒,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有关购物违纪款被如数追缴;定南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组织公款旅游,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被免去局长职务,参与人员旅游费用被追缴上缴财政。
2013年,全省各地各部门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467个,处理61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理288人。省纪委先后4次通报了1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各自查处的典型问题也都及时进行了通报,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震慑力。
有重点,专项治理
由省纪委监察厅牵头,围绕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以准、狠、韧的精神,打响5个专项治理攻坚战,为干部转变作风奠定坚实基础。
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收“红包”就要丢官帽。2013年9月至11月,省纪委监察厅在全省副科级以上党政干部中开展了违规收送“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以钉钉子的精神、铁面执纪的决心,下功夫根治收送“红包”歪风。17万名干部主动上交“红包”6000余万元。目前,专项治理“红包”正向副科级以下公职人员延伸。
为了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工作作风问题,2013年9月至12月,我省开展企业发展环境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专项整治,集中整治行政审批、窗口服务、增加企业负担等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整治中,全省通报典型案例364起,问责76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人,移送司法机关20人。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用公款收送“红包”问题,我省开展了“小金库”问题专项治理,全省发现“小金库”487个,涉及金额2.1亿多元。
围绕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全省共纠正违规资金9.65亿元,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违纪人员2088人,一批民生资金监管制度得到完善。